农村和城市人的处地儿大不一样,后者侧重现代化,其外在美是通过高楼林立的都市情怀体现出来的;前者则不同,穿梭弄堂小巷,难遇着高楼,除却新拔起的建筑外,多是低矮的二层木石结构。
一层少窗而多门,门分正副,正门开客厅。古时前庭院而后置厅室,厅前多设屏障,门房亦是如此。前走去,今儿的人早没了地主那般的奢侈,逐渐趋向美观性质的屏自然也在现在的农村户儿的厅房里没了位置,取代它的基本是张八仙桌,抑或说八仙桌置前,左右开设藤木椅,自然生的加之紫调儿色的木漆,常是左二把右三或是左三把右二,多出的倒也不一定是椅,有放台几的,上摆花瓶装饰点缀,中的儿往往台桌,上亦摆弄装饰以及来客时食用瓜果蔬肴。
顺客厅左右皆小室,左室不用与正式接待,可称之小客厅,多沙发电视等放置,倘若闲置空阔,则零星散些农耕工具以及一些年成收获。右开小扇联通中央,转角即是灶台和铁锅,一半厨房之用所,一半常日家亲起筷吃饭之用所。不过如此也不会将地儿占尽,东南角安水泥台阶,老屋年份长则为木质,顺阶而上打个转角连上二楼。倚楼梯上,一层前半无遮拦,转角上安扶手,多木制成,年久发陈木香气,甚是宜人。二层楼以木连接一层,自然较一层更为凉爽,人少时,则有阴风,暗色相依,有些怕人。朗日二层门其实也少开,阳光不进,只透着前窗有些,前窗老宅院多无廊,改革开往后多有阳台走廊,方便二层房屋住人来往。主地儿为偏东所,长辈父母亲依次排开居所,廊尽头可开茅厕,一楼前廊尽头亦然,如今的阳台走廊大多数石质,上可雕花刻龙,美观得很。地大,沿廊长的人家喜欢花草,置于廊旁,既方便了浇水种植,又增添了色彩,足可为人称道。廊左右接檐角,下连长柱,贯通两层。柱绝非单调,漆上漆,雕上花鸟鱼虫,作排木而上呈倒置的直三角,上亦雕刻繁多。横跨步转角,除单间尚有空余之地,可作小菜圃,葡萄、爬山虎自一楼顺着上来,阴凉处搁置自家种的葱、姜’蒜苗、青菜、小圆椒,补添时令蔬菜之用。
老屋虽是破旧,夏不挡雷,秋难防雨,冬难御雪。但老屋毕竟是老屋,农村人的屋子那田园志趣还是保留着,前庭院一般几十平方,依地儿的大小来造。左置洗衣打锤的石台,不用时与周旁左右花坛相映衬,可观可赏。对面偏角用篱笆拦起,圈养两三家禽。左偏角种些木本植物,夏可遮荫避暑,秋可摘果填腹,颇为实用美观。生地儿靠地儿,水自然少不了,地段好的屋前院儿挖口水井,以青石板镇压住,嵌上铁环来方便取水。没有水井的人家也不打紧,只需请个大缸,每日清晨自村头打井处取水来,亦足以一天的水备。
生长此处,甚是欢愉,虽无直言村人之态,透着农村的房屋却是处处现着村人之相,盖以此篇抒余乡土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