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推理小说迷们对侦探推理界的女王阿加莎的经典著作之一,并先后数次被搬上荧幕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一点都不陌生。
但对于既没有读过原著,也没有看过之前任何版本电影的我,从人物到情节,每一点都是新的。所以作为一张白的如此彻底的A4纸,扣扣的感官体验当然(也只能)是最直接的,毕竟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可能条件。
那我们就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吧。
先为和扣扣一样对本片毫无了解的小伙伴们做个简介:著名的“东方快车”上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车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隐藏的杀手。在同搭列车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缜密的逻辑分析后,一个个令人痛苦的故事和一起多年前的凶杀案重新浮出水面,案情也随之大白。
第一感觉:好看!取景好看!服装好看!妆容好看!色调,质感简直搭配的太讲究了!女话剧演员(米歇尔·菲佛)的丝绸裙,女伯爵(露西·波顿)的头纱……对于扣扣这种复古迷,真的是毫无抵抗力啊!尤其是侦探波洛的西服,胡子,拐杖,每一处都是细节。全程花痴脸!
影片一开始,耶路撒冷异域风光的大画面让人瞬间觉得此片有份量有厚度(好吧,我承认这是乱说的,就是单纯的喜欢耶路撒冷)导演用短短几句台词和画面,就把波洛形象生动的勾勒出来,即使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也能马上对侦探有一个了解。
鸡蛋只吃高低一样并煮至40℃的(小扣真的好喜欢那个送鸡蛋的小男孩儿,亮晶晶的眼睛里全是质朴和快乐),一只脚踩到牛粪之后另一只脚也要再踩一遍,可以看出他对心理上的平衡感的极致甚至有些苛责的追求;从壁画上的一条细微裂缝找出小偷到为了防止小偷逃跑而提前插入墙缝的拐杖,将这位蓄这精致小胡子的波洛侦探的敏锐机智显示得淋漓尽致。
他在阅读狄更斯的时候笑得像个孩子,在拒绝古董商人(德普)时“我不喜欢你这张脸”的任性直率,在对着刚出炉的面包双眼放光的可爱,在面对那群即使凶手又是受害者时的进退两难;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一位有正义又充满温情的侦探;是一位有血有肉,满腔热血,有时却也无能为力的邻家老人。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波洛掏出了枪放在桌子上,对着十二个在阴影中的人说:“现在你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杀了我,把我扔到冰湖里。这样你们就都是无罪的了。”女话剧演员在一番挣扎后选择了自杀,但枪中并没有子弹。我相信这是侦探波洛给所有凶手的一个测试,也是压下他心中天秤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只为确认了他即将要放过的人,是即使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意为了掩盖罪行而杀掉无辜的人——波洛。
女话剧演员的选择,还有当她用枪指着侦探时其他人的反应,都体现出他们依然有成为好人的可能。
与其说它是一部剥茧抽丝的推理片,倒不如说是一场对人性的拷问。当我们遭遇人间惨剧,生活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心灰意冷;但若选择用别人的鲜血来暖自己的心,当作再次前行的燃料,正义还会站在我们这边吗?解脱真的会来临吗?
说完喜欢的,再谈谈可以进步的空间。十二个嫌疑犯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且因为电影时限问题,梳理过程不可能像小说中如此细致。如此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扑朔迷离的陈年旧案都给扣扣这没有背景的小白在观影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尤其是当侦探进行快速分析和内容输出时,扣扣跟上了逻辑分析,但却对身份和名字产生了混乱。
虽然《东快》中卡司强大,众星云集,每一位都表现的非常好,但好像没有谁的角色魅力从中显露出来,都被压在侦探的光芒之下。大家对于他们所饰演的角色的了解也大部分是从侦探的分析中获得,所以在人物刻画上,扣扣是觉得稍显不足。而这也引发了更大的问题——几乎为零的角色代入感。
整部片子看下来,与其说是推理片,倒更像是一场华丽的侦探展示秀。知道真相仅仅是因为整部电影看到了最后,而不是和侦探一起破案,一起烧脑。所有的思路和证据几乎都是波洛以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方式告诉观众的,而不是通过观众自己推理得到的。所以到案情大白时,扣扣并没有觉得自己更聪明了,反而觉得自己被当成了不会思考的笨蛋。侦探类的电影需要在太模糊和太明显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显然,导演需要在这方面更加努力。
不仅在逻辑平衡,情感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在听完每个人的故事和遭遇后,虽然表示同情理解,但似乎很难去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包括侦探最后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挣扎,扣扣也知道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那份纠结和挣扎,并非由角色和演员传达的,而是完全靠理智思考所得。
当然这只是扣扣的个人感受,对人名过目不忘和熟知故事情节的观客可能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吧。
瑕不掩瑜,总之扣扣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片子。列车外的冰天雪地和里面虽然温暖但却绝望形成强烈的对比。前后两个长镜头从一众乘客脸上扫过带出众生相,镜子叠影影射人物的层层面具,透露人心秘密。雪地中的最后一幕神似名作最后的晚餐,只是到底谁是出卖耶稣的犹大我们却难下定义。
“一起命案造成了一个生命的逝去,……十几条生命随之破碎、扭曲、终结。”我们很难说谁是受害者而谁又是被害者。但从一开始认为凡事只有对错到最后将自己的天秤倾向道德清理一边的波洛身上我们可以确定一点,该如何去面对白与黑之间的灰色地带,是波洛和我们都需要去找的平衡点和答案;如何帮助那些饱受折磨却无处寻求解脱的人发声,则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