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你这一生会活到几岁吗?如果没有意外,一百岁不是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过去曾以为的三段式人生,求学、工作、退休这三种模式基本是过去式,因为这是以人能够活到60几岁作为生命规划,每一阶段为20年的时间轴。
这也对未来做出了几个解释:
「退休」将成为一种历史名词,因为即便你退休,只会加速你的生命凋零
求学阶段不再只局限于国小、国中乃至大学,而是更多次的分段学习
单种技能不再能养活你到老
「终身学习」成为生存的基本能力
这些是最近看完《百岁人生》感受到震撼,曾经以为的未来是很遥远,但如今却已成为可看到的事实。
更是让我体会到「如果不先淘汰自己,你就会被时代给淘汰掉。」未来社会层级的差距只会愈来愈大,决定这种差距的源自于「思维」的层级。就如同你把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带到现代世界来看,他会惊讶到说不出话来,因为有一大推跳脱出他的「思维认知」的框架中。
然而,有另一种事实是,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往往都是先看到才会相信;相对于,顶层菁英人士则是因为先相信所以才看见。
同样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不同层级的思维解构,会有不同的运营手段。例如,当你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体,你就会思考该放什么样的产品在这上面;如果当你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社群,你会想怎么让人凝聚在那;如果你认为互联网是一种生活,你会思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何与你做连结。
换句话说,当我们对于互联网有什么样的定义,就会思考怎么样的运营手段。
这次从《伏牛传:一个社群品牌的内部运营笔记》中理解到新的解释,所谓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结」。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存在确实连结了你所想像到的资讯。可是还需要解释另一种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连结,究竟是「连结什么?」
连结人,还是连结事件,还是连结物品,但这些都是表象的层级来出发,所谓的连结,需要再更深一层来探讨,也就是「需求面」。
要解释需求面,需要从另一个逻辑链条来说明,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01先有好「产品」还是好「体验」
UBER和Airbnb能够突然崛起,是因为把我们过去以有的「资源」的,透过互联网「支援」给其他需要的人们。
这过程中,一但有双方的需求与条件满足,「连结」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也就衍生出一个议题:
「占有」跟「分享」本来是对立,为什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原本就没有的行为,就突然产生新的行为模式。另一点是,原本没有的需求,为何在互联网下,让需求变成现实?
从小米手机的发展过程中你会发现,它的获利点根本不是硬体,而是软体。换句话说,硬体是吸引的媒介,汇聚小米社群才是本体,这本体就是获利的「资源」。
所以,社群本身的价值就来自「分享」不管是分享什么,因为你认同、你相信,以及你支持,所以才会加入到这个群体之中。
也就说,驱动分享的动力源自环境所带来的体验,在社群的交流中,你体验到各种用户的分享与经验交流,渐渐的感受到群众效益。也就说,需求本身是藉由体验而来,如果只从产品本身的不断升级,却忽略了产品所带来的体验经验,只会让用户的使用行为停留在原本的感受当中。
02一切源自我相信
一杯星巴克咖啡,为什么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因为产品的背后,是由情怀所推积出来的感受。 《勇往直前》里说到当年霍华‧舒兹,对于咖啡的坚持与体验,认为咖啡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更重要的是透过「咖啡」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企业领导者,就必须像是一个传教士,你需要把我们的产品理念、体验感受,不断的传递给我们的用户与团队伙伴,让大家知道透过互联网的连结,它所带来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美好的体验。这种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的体验过程,如果欠缺一种「情坏」的驱动,很容易流于表面,也就是为推送产品而推荐产品。
很多时候常会讲说「用户思维」但是更根本的价值创造,还是来自团队的生成。换言之,团队不会因为你讲了什么而成为什么,而是先有行动中的体验感受,才能唤起团队伙伴知道,我们在做的是什么样的「体验连结」。
03你的绝对优势
过去人生常以六十岁为基本,一但当你能活到一百岁,生命规划也将随之调整。过去我们常会认为,做一家企业,就必须要「一条龙」。从研发、生产到制造销售全部我来做。
但如今互联网的出现,它的本质就是「连结」。所以你该思考的是,怎么成为连结网络中的唯一,而不是自成一条线。
商业的本质也就于此,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资源来检视一家企业,而是一家企业拥有多少的协作网络。
例如,富士康制造手机,苹果卖手机,但是所有的利润基本归于苹果,原因就在于它有「品牌优势」也就是整个协作网络中最强的优势。对于富士康来说,它的优势来自规模自造的优势,从而在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合作者。
换句话说,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或是个人,即便你要做到全能,也会让人家无法记得你,因为当你全部都是优点的时候,等于你没有优点。
差异性与独特性,是创造连结的开端,它是让你进入一个协作网络的机会,让各种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转换成为以「客户体验」为导向。
04新视角下的迭代
其实对于作者张天一对互联网的见解,有着相对一至的观点,从「连结」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不只是「资讯」上的连结,还是一种彼此生命经验的连结。
有些时候,经验本身如果没被看见,就无法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点。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未来更多的是要能够在一种又一种的技术革新下,找出更核心的本质,从多方角度来解析同一个行为经济。
这不仅是在扩大格局视角,还是在不断地做人生的迭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