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朔老师的《我是你爸爸》,又把电影看了一遍,里面有个情节是段非常不错的引导素材,那天晚上决定和小朋友分享一下:
“儿子,爸爸给你讲个故事。”
“爸爸讲吧。”
“马锐是个小学生。
一天傍晚,马锐爸爸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要他去一下,他爸爸觉得马锐肯定又闯祸了,抓紧赶了过去。
走进办公室,他爸爸感觉气氛很紧张,几个老师表情严厉地坐在椅子上,马锐单独坐在角落里,脸像哭过,眼神有些疲惫。
教导主任气乎乎地说‘你儿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他爸爸陪笑着说‘别着急,慢慢说。’
‘上午最后一节是政治课,刘老师在讲课时用了恬不知耻这个成语,但她把“恬”字念成了“刮”——刮不知耻。
马锐举起手来,纠正了老师的读音。
老师叫他坐下,有问题下课提。
过会儿,刘老师又一次读了“刮不知耻”。
这下,马锐急了,在座位上大声说“老师,念错了!”
教室里响起了偷偷地笑声。
刘老师有点下不来台,对马锐说:“请你不要影响课堂纪律,不要耽搁其他同学时间,有问题下课后到办公室找我。”
马锐拿起字典不依不饶地说:“读错了,给你看字典。”
同学们交头接耳,课堂上一片嗡嗡声。
刘老师有点恼羞成怒地说:“个别人爱显示自己,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
马锐也不甘示弱,和老师顶了起来。
教室里随着争吵的升级,也越发乱了起来。
最后教导主任出马,把马锐等几个声音大的带离了现场,才恢复了教室的秩序。’
马锐爸爸听到这里,赶紧赔笑并给老师道歉。
最后,马锐在爸爸的督促下,写了份检查,学校给了马锐一个处分。
儿子,这个故事讲完了,听懂了吗?“我问道。
“听懂了,爸爸。”小朋友回答。
“儿子,马锐的发音是正确的,老师的发音是错误的。为什么还会被叫家长,写检查?”
“因为他顶撞老师。”
“嗯嗯,其实马锐提建议的方式是错误的,儿子,你是喜欢别人当着众人指出你的错误还是喜欢私下里单独告诉你呢?”
“我喜欢私下里的。”
“对,所以给别人提意见最好要在私下里。今天这个故事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好了,记住了吗?”
“记住了,爸爸。”
“好的,儿子再见。”说完,我挂断了视频。
职场中很多人也会发生马锐这样的情况,打着“我为你好”,“我为公司好”的旗号,不讲方式,公开场合提建议,让别人下不来台,最后可能闹得朋友都做不成。
窦婴在汉景帝与梁王、窦太后的宴会上,一句正确的建议,害得自己连官都丢了,进出皇宫的通行证也被吊销了。何苦!
一个故事如果能灌输给小朋友一个意识,也许就能帮他减少无数个麻烦,因为他未来的路很长。
家学故事,用爱听的故事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润物无声,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