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笔记(持续更新)

第一章:金字塔结构

大脑的要求:

1.仅记忆7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

2.找出逻辑关系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提前把能够将信息联系起来的信息告诉读者,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如果传达出来的思想事先进行归类和概括,那就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自下而上思考: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顺序(XX、XX、XX)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1.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2.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表述必须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

3.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回答读者心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或经过短暂思考后提出的问题)

讲故事:情境、冲突、疑问、回答


第三章: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1.画出主题方框:我将讨论什么主题

2.确定主要问题:我将回答读者心中已存在的关于该主题的什么疑问

3.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

4.说明“情境”:做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指出“冲突”:让读者知道有这回事

6.检查主要问题和回答

自下而上法:

1.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第四章:序言

讲故事形式

1.引入情境的时机:作出与文章主题相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表述

2.制造冲突:引发读者的“疑问”

S-C-Q-A模式

标准式顺序: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开门见山式顺序:解决方案-情境-冲突

突出忧虑式顺序:冲突-情境-解决方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情境-冲突

序言的文章模式:

1.发号施令式:S=我们打算做X,C=需要你们做Y,Q=我们如何做Y

2.寻求支持式: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C=解决方案需要XX,Q=?

3.解决方法式:S=必须做X,C=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Q=如何做好准备

4.比较选择式:S=我们希望做X,C=我们有一些不同的方案,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演绎和归纳

演绎: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