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随着校园钟声的敲响,我们的高中生涯也就结束了。在焦急的等待数日之后,高考成绩出来啦。
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下午,一人在家,双手抱着电话机,拿起话筒 又放下,就这样不停的循环,无法掩饰内心的紧张情绪。
可终究还是要继续的,电话终于拨出去,输入考生号。“您好,***、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总分***。”脑袋嗡的一下。不对不对,是不是查错了,电话重新拨过去,“您好***、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总分***。”又重新拨,“您好***,……”总共拨了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在自欺欺人。
“这个分数只能上个专科了”,我心里默默想着。电话突然响了,
“喂 妹,查分数了吗?”
“啊?还没呢。”
“不是今天下分数嘛,把考生号给我,我帮你查。”
“啊?呃、好吧。”
其实,说谎 只是不想面对这个事实,以为能够逃避,可最终还是要面对的。
最终,姐姐我将这个谁都不愿面对的分数公之于全家。
而我呢,自此之后的每天,都会上一堂来自父母无奈的思想政治课。
我理解,没吱声。
生活还是要继续,一直向往大学生活的我,当然也要选学校了,即便是专科,也要选个理想的啦。
某天,“不用选了,不去上了,考那么点分还好意思去上?!上了专科也白上,回来还是得上班,高中不好好学习,还想去混大学3年,我是不给拿钱,想都别想了。”说完,父亲连抽了好几支烟。
我理解,没吱声。
转身回房间了,不知是心疼父亲,还是恨自己无能,眼泪不听话了,止不住的流。
晚上,叔叔来家里玩,问起成绩来,说道:“嗯,你爸说的对,专科不管用,上了也白上,早点下来挣钱,你爸妈还轻快些。”本来就不想让我上的父亲在一旁听着,更是附和。
我理解,没吱声。
可我一直都在选学校,想着:要是有了录取通知书,你们应该就会让我上了。每天像个没事儿人一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过了几日,母亲问我:
“你想上吗?”
我点点头。
“可你考的那分数,上专科,你爸不会同意的。”
“那人家楠楠考的比我还少,她爸妈还让去上呢!”
“人家来,人家爸妈跟咱不一样。”
我理解,没吱声。
紧接着,该姐姐了吧。第二天姐姐打来电话:
“妹妹,你想去上专科吗?不要去了吧,我同学***上专科回来还是一样上班,还没我混的好,不管用的,专科就是浪费钱。”
开始我还反驳几句,后来,都无力反驳了,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就像我,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想去上大学一样。那种感觉,说 像心在滴血都不为过。
要填写志愿了,我偷偷跑出去,叫了个同学,帮我一起填志愿。我们去了网吧,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去。坐在电脑面前,我们斟酌了好久才填完。还开心的不得了。
又过了几日,上网查了一下学校的录取结果,啊呀、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好吧,第二志愿也行,烟台的一所大学。当时想:有所大学上就行,不挑。
去邮局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心到飞起来。回到家,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里面有录取通知书、电话卡、银行卡、校园简介 等等。我开心的等待着母亲回来。
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我拿给母亲看,然而,母亲并没有分享到喜悦。说:“问问你爸吧,看他让不让你上。”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我,没有把母亲的话传入大脑。夜晚将至,父亲出工回来,我怯怯地走带跟前,还没想好怎么开口,父亲先讲了出来:“不上,不用再说了,考那点分,还不够丢人的,去混什么混,安稳的下来挣钱吧……”
我理解,没吱声。
转身离开,回房间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终于越过眼眶,顺着鼻子流到嘴上。我抽噎了几下,再也控制不了,放声大哭起来,趴在床上,没有任何力气。
翻开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8月24号开学,而今天正是这天。我笑着看着,再也哭不出来。
白天,趁父母不在家,我就拿出录取通知书,一遍又一遍地看:
我还在算着学费,想着周末打工、赚零花钱,想着拖着行李箱回家……哦~~~原来我毕业了,不用上学了……
却再也哭不出来。
他们不知道,查出分数后,我哭的有多难过;他们不知道,选择志愿的时候,我心情有多纠结;他们不知道,看到录取通知书时,那哭笑不得的表情。
我理解,所以我没吱声,也不敢吱声。
直到现在,我依然难过:
我难过、因为查出分数没人安慰;我难过、因为填写志愿没人出主意;我难过、因为拿到录取通知书没人为我开心。最后,因为自己无能。
录取通知书还完好如初的放在抽屉的某个角落,时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看,偶尔也会偷偷的抹眼泪。再也不敢提及这个话题,生怕会被不经意的一句话戳中泪点。
我羡慕那些可以上大学的同学,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向往。四年的时间,都没有磨灭那颗炽热的心。
写到这,突然想到:有时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让我上大学,人家都上的,可静下来想一想,那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是自己过不去的坎。
4年过去了,每当我打开抽屉看到录取通知书时,脑袋里就会浮现拖着行李箱的自己,还是会想到每一次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