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如何致富,国家如何富强的学问。亚当斯密之所以是现代经济学的鼻祖,因为他的著作《国富论》全名即为《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和探究》,研究的就是这个相关问题。去灭鼠,这是以前人们的认知,而经济学则更进了一步,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可能使人大量饲养老鼠,然后为了奖励去灭鼠,这就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一周所学概念总结,也反映了我们队经济学的一个总体的、方法论的看法,那就是:1.经济规律普遍存在;2.人们人世间各种制度的安排,更重要的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看他怎么样指导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经济学训练人怎么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怎么样才能通过想象力来进行正确合理的比较和选择;4.经济学的一个关注重点,是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针对两位经济学家讨论企业家做决策时到底有没有完全根据经济学家所说的最优化原则去做(边际分析是否跟现实相符的争论。阿尔钦发表了《 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指出,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所以说,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这跟人 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通过这篇文章,我找到了我一直认为,“最大的慈善家是做出推动社会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捐献多少钱”的理论依据,即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正所谓,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是人又有爱心和同理心。并且随着圈子的远近而递减。所以,亲近之人靠爱,陌生之人靠市场。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掌握生产它的全部知识,它需要成千上万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作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以互不相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