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看完之后,感觉人生要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在物质上不匮乏又精神丰富才有可能真正幸福。书中部分段落如下:
精神的力量尤其能帮助人们领略更高层次的幸福快乐。自身精神力量如果不够强大,即便是在亲朋好友或是财富这些外界的帮助下,能获得的快乐也相当有限,只能夹杂着动物性的流于俗套--比如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低级粗俗的消遣,能感受到的最佳乐趣充其量也不过是平庸的家庭生活而已;就连最能开拓人类视野的教育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实际上,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无聊。
无聊的真正根源--内心空虚的人为了寻找刺激,不断用各种无谓的东西充塞大脑和心灵,单调又乏味。这样的不幸只能靠内在的力量,亦即精神财富来抵御。精神越是丰富,就越不会感觉无聊。它总能从自己的内心和外界大自然中探索到新事物,并融会贯通。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越少,他人对他而言几乎没有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自身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对外在物质需求甚少或是根本无所求,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其他一切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即便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都不可避免地有可能轻易消失殆尽。
一般人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是社会那里得到幸福,所以当他失去这些东西或是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幸福基础就崩塌了。换句话说,这个人的人生重心随着每一次心血来潮而不停改变,完全不在他自身。
普通人常见的命运就是将生命耗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奔波上-为了求生而挣扎度日的人,很难有什么高尚的精神乐趣。基本上人们很快就会厌倦不被打扰的闲暇。如果没有虚假的目标来促使其忙碌的话,这闲暇就会变成负担,只好用各种各样的玩乐消遣或爱好来打发时间;到最后闲暇甚至反倒变成痛苦,就像某句谚语所说:“无所事事,就会躁动不安。”
如果外在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和内在的、伟大的智力禀赋,刚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可真是最大的幸运。可以过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免遭人类两大痛苦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