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708天/ 2021.12.02周四总1282场(累计302场/本周 5.6.7场)
一、读书学习
*~我们下次见面之前,我希望你观察一下都发生了哪些你希望继续发生的事情,下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可以向我们描述。
(列清单,只列用在过去的行为,强调,已经做到更好,并且未来可能会重复做的事情。)
1、你是如何知道自己提高了一步呢?
(如果你提高了一分,会有什么迹象?你怎样能够知道………他人只要能够知道……)
2、你做了些什么让你给自己打了五分呢?
3、发生了什么让你觉得你向前推进了一点?
4、你现在给自己打三分,你觉得达到几分你就是足够好的?
5、家里每个人都写下自己认为的分数,加起来,然后平均数是多少分呢?你怎么看这个平均分?
6、想象没有问题的生活。
7、语速放慢……假如今天晚上,发生了一个奇迹,你今天带来这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OK?等这个奇迹发生的时候你已经睡着了,所以你不知道它发生了……OK?
那么,,,第二天,你怎么就会让自己发现这个奇迹呢?
会有哪些不同的事情提醒你,让你知道发生了一个奇迹。?
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小猴子对盖在笼子地板上的绒布产生了极大的依恋。它们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绒布,如果把绒布拿走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这就像人类的婴儿喜欢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育儿启示:
哈洛等人的研究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三、督导学习
1、用心陪伴,已是咨询。咨询从来不是单向工作,来访者的改变始于认知调整,终于行为重塑。一次咨询要有一次咨询的聚焦,不要被来访者带跑。
2、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3、咨询中存在多重关系也未必全都是违反伦理的,要看是否会影响咨询的效果,是否对来访造成剥削以及给来访者带来某种潜在的伤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