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写国自然标书还是写SCI论文,都绕不开创新两个字。做纯生信也例外,一样需要创新才比较好发。当别人还在做meta分析的时候(2015年),你作为第一批做纯生信的人,那个时候的纯生信绝对好发,随便下载GEO数据,简单做一下差异分析、GO分析、KEGG分析、PPI分析、生存分析就可以发表了,这就是创新的厉害之处。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纯生信数据挖掘的大军中,这种方法就变得跟meta分析一样,滥发了,简单的分析大家都会了,而期刊的版面是有限的,从而导致后面的纯生信比较难发。
后面大家发现只做常规的差异分析、GO分析、KEGG分析、PPI分析、生存分析这些文章很难发表,动不动就补实验。于是有人开始结合研究热点构建模型进行发表,随后免疫评分、自噬相关基因、m6A基因、缺氧基因、铁死亡相关基因等一大堆纯生信文章出现了,一个研究热点一出现,大概1到2年时间的就开始烂大街了,变得很难发了。
就拿去年的铁死亡来说,从第一篇铁死亡纯生信文章出版之后,陆陆续续,到目前的几十篇文章。基本同一种癌症、同一种分析思路的文章都好几篇,别人把能做的都给做了。这种情景是不是跟meta分析选题一样,你想到的idea都有人已经发表了,这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纯生信进行创新,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1、换研究热点
例如,别人做了铁死亡相关的纯生信,你可以做细胞焦亡相关的纯生信,如果细胞焦亡也被别人做了,换成没有人做过的坏死性凋亡或者其他热点,力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创新点很重要。
2、改变差异分析的条件
如果别人做的是tumor vs normal差异分析,你可以根据免疫评分的做差异分析,例如high vs low。
3、关注疾病亚型
例如别人做了乳腺癌的细胞焦亡纯生信,你关注可以一下三阴性乳腺癌,做下这个的分析,或者重点关注早期或者晚期的癌症。
有些粉丝反应自己的一篇纯生信投了8本期刊,都没有一本期刊愿意接收,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套路早已经滥发了,同一种癌症,同一个热点,同样的分析内容都有了5篇文章,再水的期刊也不愿接收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