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方式:收时间税
用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方式来解释,就是“平台”。
平台的模式就是“收时间税”。
就是你并不需要自己去出售时间,而是创造一个平台,让其他人到你这个平台上交易他们自己的时间,你只需要对他们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抽税”。
国内的像淘宝、美团,国外的亚马逊、facebook等等……还有类似证券交易中心、赌场,这些都是平台。
你可以看到,当平台上的人越多,交易量越大,平台能抽的税也就越多,因此这种方式一旦形成,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它们就能像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的给平台带来钱。
听着的确很诱人对吧,所以很多创业者对此趋之若鹜,动不动就说我要做个平台出来,可结果呢?
结果往往是:平台是做出来了,可没有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平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很多创业者把这个逻辑搞反了,一上来就先把平台塔起来,然后呢,然后去找买家又去找卖家,最后才发现,买家卖家都不愿意来……
那平台应该怎么做?
几乎所有成功的平台,都是从单一的一个点慢慢演化出来的。
比如说,腾讯是从QQ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开始的,亚马逊是从自营网上书店开始的,Facebook是从校园内的一个女生比美网站开始的……你想做好平台,首先要先瞄准其中某一端的用户,让他们对你的产品或者公斤产生依赖,专心服务好他们,把他们先养起来,等有了充足的流量之后,另一端也就能慢慢自己成长起来。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异议,说道:“可以烧钱啊,既补贴买家也补贴卖家”,你看打车软件不就是这样烧出来的吗?
可平台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效应,或者说网络效应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能不能对平台进行“赋能”。
我们在回顾下之前的公式:
个人生产总值=时间单价*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一个买家,选择你的平台,是希望通过你的平台能帮助他的个人生产总值变得更高,通知之前的文章我们了解到,提高生产总值有两种方法:
第一、提高他的时间单价
比如说你是做知识付费的,你的平台能否帮助他们在编辑内容、录制内容、声音优化、个人品牌塑造、专家指导等方面进行赋能呢?让他们通过你的工具,将课程录制的更好,或者说制作的效率更高?
第二,提高他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就是让他的创造能更快的触达更多的用户,比如说这个平台已经有1万个做知识付费的讲师,现在来了100万用户,你如何让用户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呢,又如何保证这1万个讲师在这里面有市场,如何让更优质的内容进来,劣质的内容不断淘汰?
你还需要引入数据职能来优化供需匹配……
所以,抽税抽的到底是什么?抽的就是你为他们赋能所带来的“额外价值”所对应的报酬。
因此,如果你想去做平台,先想清楚“你到底能如何为用户赋能”,把这点做到极致了,所谓的平台,它也就会慢慢演化出来了。
小结: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是在经营同一种产品,那就是“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人与人之间收入有如此大的差距,看似是价值之争,其实是模式之战。你只需要记住时间商人的一个核心公式:
个人生产总值=时间单价*能产生单价的时间
从这个公式出发,我们得到时间商人的四种经营模式,从初级到高级依次是:
第一、零售时间,把时间单份售出,想要提高零售时间这种模式的收益,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以及管住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批发时间:把同一份时间尽可能卖给更多的人,你要学会善用互联网技术把边际成为无线降低为零。
第三、买卖时间:本质是个放大器,通过买入别人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效率、提升时间单价、扩大生产规模。
第四、收时间税:建立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时间,通过收税来赚钱。平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从单点出发,你能为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