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会反过来影响思考方式。当我想到一个点子,我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而是会上网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
你也许会想,这太可怕了。一个人想到点儿东西,然后就马上联网搜索、与人沟通,好像自己没大脑一样——你说这是不是变蠢了?
我开始也这么想,一直到我意识到,其实我过去写书、写专栏、讲课也并不是完全独自完成的。我写出来书,发给编辑和朋友,大家丢给我他们的观点以及最新看到的信息,然后我再改。和今天的方式一样,只不过现在迭代更快、范围更大,以前从出书到收到反馈要半年,现在昨天发表的专栏今天就有回应。但是本质并没变,写作就是一种和读者的对话。
那我到底有没有变蠢呢?
有必要区分下“独自思考”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调用全世界的知识和观点,但是依然需要独立面对两个问题:其一,进入场景,面对当下资源、当下情景你如何解决当下问题?其二,回到内心,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调用多大的资源?你准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怎样的生活?这些都需要你独立思考。
你可以联机打游戏,看人家的攻略通关,但还是需要独立地玩这一关,达成你自己玩游戏的期待。就像跨国企业都在做的glocal(global-local)——“全球本土化”战略,有全球视野,但是保存当地特色。
如果你有独立思考能力,联机思考会让思想质量变得更高,迭代更快。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R
你有肯定有遇到过困惑的时候吧?又或者有时会有点新奇想法?当你出现这些情况时,你的下一步是怎么做的呢?若自己不能让问题得已解决或者让想法开拓,也就是询问更专业的人士或者查找相关资料,那么这个问题是不是会一直伴随着你或者你的新奇想法也会不了了之呢?所以,我们正确对待问题或者想法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弄清楚你的想法是什么,要有一个核心。不然在执行后续步骤时会很容易被带跑偏。
2.通过联网搜索看看别人对于这方面是如何思考的,或者尽量链接到专业人士询问情况,也可查找相关书籍。
3.汲取别人对于你有帮助的点,再结合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最终的选择。
这个方法适用于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对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适用。
A1
我在大二上学期疫情在家的时候,整个人都属于十分颓废,想要干些什么,又有些无助,只和爸爸妈妈姐姐聊,但发现他们也帮不了你什么的时候,就一直处于精神内耗状态,整个人十分迷茫混沌。
我记得我大二时候对于研究人的行为意识还挺感兴趣,那时候有想做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想法,我想到我好像不认识什么人,然后看学校好像没有什么研究这方面的老师,就让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了。
反思1.在我迷茫混沌的时候,我想的十分局限,好像只能抓着爸爸妈妈给我解决,但他们也不是万能的神,哪能什么问题都给我解决呢?如果当时能多和几个人交流一下,然后在网上多找一些书籍,或许整个人的状态也会好很多。
2.因为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可能没有这样的老师,但我可以把这个想法告诉辅导员啊,问问他有没有认识的相关老师。
3.胆子太小,其实也有过想要问的时候,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4.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学会寻求帮助的好处,自己没能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A2
虽然我现在遇到问题是会多去询问专业人士了,但也只是在无意识中的,今天看到这个片段让我清楚地认知到学会联机思考的重要性。本来还有点犹豫关于实习地点的选择要不要询问辅导员,现在更加坚定了要去问了。
目标:解决自己实习地点的选择问题,是去上海还是留在芜湖。
行动:
1.明确这一年的目标:跨专业考研心理学。所以主要是想多留一些时间看书。
2.询问相关师兄师姐,上海和芜湖的优缺点。
3.询问辅导员
4.综合判断作出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