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因而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而她孕育出的苏州园林,更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
这几年,大大小小的苏州园林我到过不少,它们精致中带着奢华,古朴中孕育着灵秀,吸引着我们不断驻足观望。
随着观赏的次数增多,苏州园林最初给我的惊艳之感也在慢慢消退,不过最近的一次观赏,又带给我一点撰写的动力。
上周六,我们全家去苏州东山陆巷古村,观赏了许多厅堂宅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宝俭堂。
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原为南宋左丞相,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是陆巷古村官宦府第保存较完整的私家古典园林,保持着明清官宦人家第宅相连的典型格局。
如果说“太湖第一古村”——陆巷隐藏在江南深处,那么宝俭堂又藏匿在陆巷的最幽处。
穿过弯弯绕绕的巷子,沿着青石板路上了一个小坡,大片桔林深处就是宝俭堂。
她既有东山旷远之景,也有木映花承之色;既有流水无尽之形,也有山石嶙峋之貌;既容晓风残月,也容繁花蕉廊,是为处处有情动,面面可生诗。
她就像一位名门闺秀,虽深藏不露,但难掩风姿绰约,珠光宝气,自有一种独特的风韵。
查史料可知,明代宝俭堂原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3条轴线,中轴线上有正门、门厅、轿厅、大厅、楼厅。西轴线上有附房、花厅、书房、佛楼西花园等建筑。东轴线上有钟楼、楼房、东花园等建筑。
其中东花园,又名“梦园”,以小巧精雅著称,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廊、山石花木、假山曲桥,明净而开朗;园中弱柳扶风,疏影横斜,水光潋滟,摇曳而生姿。印证了叶圣陶《苏州园林》中的一句话:“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西园景观也毫不逊色。我们来到一个小庭院,里面摆放着石桌瓷凳,边上是一棵苍翠的石榴树,硕大的石榴挂在枝头。
栏杆外,一池碧荷,一条条小红鱼在荷叶间自由地穿梭,让人不由想到一句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此时夕阳欲颓,荷叶间透着金灿灿的光,像一枚闪光的金币落在碧绿的翡翠之间。
池边的长廊里,小巧的石桌上有一个盛水的玻璃器皿,明净通透,折射出园内天光水色,水面上飘着一片绸柔的玫瑰花瓣,只有心思细腻的苏州才会这般匠心独运。
我幻想如果这个地方属于我们一家四口,那该多好!
清晨,我会带着孩子们洒扫庭院,修枝剪叶,嗅着园内花木的馨香;下午,我们坐太师椅,品新茶,润清风,闻溢来的清香,欣赏着满园美景,看金色的阳光透过枝桠照到地上,细数一地碎影;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散步,感受“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
此间,人生浮沉,由它去;荣辱升迁,两相忘;炎凉备尝,早无妨——尽宁静闲适,避市井喧闹,自在安然。
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总要有点风花雪月的梦想,生命之河才不会枯寂。藏匿于幽境深处的宝俭堂,亦隐藏于我内心深处,如汩汩清泉不断滋润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