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这是某次作文考题,出题人的意图显而易见,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这一论断原本无可厚非,现实版的方仲永,见得不少吧,少时得意,长大了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凭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名字的熟悉程度就妄下结论,又是否太过草率?对那些持有“读书无用论”的孩子,是否再一次强化了这种认识呢?
试问哪一个学生不是读着教科书长大的?踏进小学大门,就认识了李白、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所认识的历史人物,就是从这些大文豪开始,接着结识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政治家。教科书中很少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学者,自然我们对那些人也知之甚少。
如果顺着这份名单,将所有人都搜索一遍,你会发现那些状元大多成为了大学者, 书法家,是我们浅薄无知不了解罢了,而非他们不出色。
有一次,在书店给孩子买书,听到有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阅读理解丢分太多,我得给他买几套题,让他好好做一做。” 如果这是位热爱读书的妈妈,她的孩子一定不会埋首在题海中。 任何一门学科, 没有阅读做基础,是难以保持优异成绩的。更何况,他亟待提高的是阅读能力,更需要大量阅读做支撑。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孩子生病了,问问身边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呀?谁能告诉我?”“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很少有人能打开书本或请教专业人士。 等到病情严重,才急急忙忙赶往医院。
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缺乏热情,只知对孩子大吼大叫, 一味埋怨。却不知如果为人父母者也打开书本,虚心地向各位大家求教, 很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因为无知而力不从心,因为无知而无能为力,更因为无知而不愿学习,不会改变。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何穿衣能扬长避短、如何走路能美丽动人、如何吃饭能健康长寿、如何说话能不伤人、不伤已,做人,做事,样样有学问。
奥黛莉·赫本,十几年勤学芭蕾舞,连平时走路都饱含芭蕾舞者的姿态与神韵,正是学习芭蕾舞练就了她的优雅,也是这份平常女孩难有的气质,得到参演《罗马假日》的机会。
你以为只要浑身有力,即便赤手空拳,也可打败天下无敌手; 你以为这个世界如你所想, 会按照你的彩排来表演。你以为整天怀抱手机,就是与时俱进。
我请你记住,这个世界还有一个词叫做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