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真实感,大概是因为,活不出想要的自己吧。
❀
最近,两位朋友先后对我说了同一句话:“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先说这句话的朋友当时正值失恋,暗恋一个人的日子,就好像把同一场失恋重复了千万次。而暗恋一个眼里没有自己的人,每一次用力,都好像在打自己耳光。
人一旦刚开始就低到尘埃里,对方就再也看不到自己了。他从来看不到她的好,希望和失望彼此交杂,把人惹得心累不已。终于在一次心碎后,她选择了放手。
打完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她告诉我说:“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另一位朋友正在高考复读,每天在画室通宵达旦,会因为怕浪费时间好久不回家,却总忍不住因为朋友关系难受很久,每天都过得筋疲力尽,那种累,不是睡一觉就能好得了的。
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背地里哭过了多少次,她才过来对我说:“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莫名的让人觉得耳熟,翻了翻日记,果然,同样的话也曾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我的日记上。
❀
几年前自己还坐在高中的教室里,喜欢民谣,喜欢写字,喜欢轰轰烈烈的一切。生活却好像故意和自己作对,日子就像一盘被挑好鱼刺的鱼肉,生命中一切的尖锐都被提前清理干净,放在自己面前的,没有鱼肉的清香,倒像一盘食物的渣滓。
小心翼翼地跟家里提了去读音乐学院的想法,没有人反对,只是一通玩笑式的嘲讽。那时读着买来的学校,还没有底气反抗,于是只能就此作罢。
记得有一节化学课,看着窗外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看着杂志里别人疯马一样的青春,越是羡慕,被囚禁的感觉就越是摆脱不掉。
杂志被老师收掉后,和朋友站在夜色下,不时调侃几句,静下来的时候,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好像活在一锅温水里,那锅水从不会沸腾,也不会搁凉,生活没有太大的悲喜,也没有太大的触动,所有的情绪都派不上用场,日子就像聚不了焦的镜头,渐渐地连自己都看不清楚。
总觉得,真正的生活,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生活没有真实感,大概是因为,活不出想要的自己吧。
❀
那个时候喜欢过一个男生,他和我从小到大的朋友走在了一起,我黯然退场。
后来两个人分手了,他找到我,上来就是一通臭骂,说是我在背后捣鬼。我没有解释,只说了三个字:“你等着。”
后来生活里到处都是散不尽的低气压,一年后我一身颓样地去超市买东西,回去后看到一条消息,是那个男生发过来的,他说:“我刚刚看到你了。”
一直忘不掉《匆匆那年》里的方茴,心碎了之后,一言不发的离开,几年后再出现,她一身红衣地站在异国的大桥上,长发飘飘。那一刻,她美的像一团火,把人的眼睛灼得生疼。
那时觉得,最好的报复,可能就是这样,再回头时,他已经配不上你了。
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一头长发打了无数个结,裤子和上衣一般宽大,再加上一脸的冷霜,“落魄”两个字就差没写在脸上了。那一刻,连自己都不想认出自己。
我装作没看到那条消息,从镜子前走开,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照镜子。
后来在电影里看到海上逃生的电影,饿得瘦骨如柴的男人飘荡在无际的海洋上,目光的尽头是漫无边际的海水,男人吃着顺手捞来的生鱼,现在看来,那段场景像极了一个隐喻:那些上不了岸的日子里,人之所以还要活下去,只是为了等待真正的生活。
可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呢?
❀
那天和朋友出去跑步,朋友无缘无故地来了句:“很多事情其实不是不可能,只是我们不敢。”
当时正路过琴房,里边大概是乐队正在排练,架子鼓和电吉他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疯狂、尖锐、咆哮和撕裂,这样痛快的生活,好像电影里边的。
走着走着才发现,很多你以为剧本里才有的场景,很多人正把它当生活过着呢。
之前跳街舞的时候认识的学姐,把她们舞团的名字跳到了上海、杭州,昨天又在杭州的一场比赛里赢了冠军,照片里几个人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很少聊天,也顾不上尴尬,当即给她点了个大大的赞。
那位大三已经出书的学姐,如今已经处在了毕业的边缘,刚拿到了理想公司的offer,和几家杂志的主编也成了要好的朋友。
每次路过琴房的时候,总能听到里边钢琴的声音叮叮当当,有一次见两个女生走出来,一手拿着乐谱,一边商量着作曲。
那两个说了一模一样的一句话的朋友,失恋的朋友在双十一的那一天,给自己买了一堆的衣服和化妆品,再跟她聊天时,她说她正在尝试穿高跟鞋。
那位还在高考的朋友,和她的那位朋友谈了一场心,两个人的纠结和痛苦都晾了出来,看着彼此被颜料弄花的衣服,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她对我说:“原来每个人都在成长啊。”
而我呢,每天的工作就是看书写字,晚上有时看一部电影,手边的吉他一直未曾离手。最幸福的生活可能就是,自己喜欢的一切,最终都编排到了自己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标签都在慢慢变少,可每一个标签却越来越厚重,我们成了别人眼中“爱跳舞的女孩儿”、“爱写字的文青”、“那个努力的人”,走向“真正的生活”的过程中,才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
生活的面孔原来不止千万张,每个人最终都能在里面找到想要的自己吧。
每一个迷失的人,最终都会上岸,不要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