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抄写第80天:《论语》
转眼定在《论语》中,已过80天,庆祝!
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办公室、在餐桌、在书房、在被窝里,时不时手棒一本薄薄地小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人、事、物、境,既宏大又精微,时而困惑时而豁然开朗。就跟研究数学题一样细细读,有趣、有料。
《大学》说:止、定、静、安、虑、得。读《论语》的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后世朱熹定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这四书怎么来呢?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写出来的,最有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子游、子夏与他们的弟子们编的。理由为,《论语》中,除了孔子被尊为子,曾子、子游、子夏有时也被称为子,而子路、子贡、颜回则被直呼其名。显然,只有学生尊称自己老师为子。
编的最多的,可能是曾子与他的弟子。因为曾子最实诚,《论语》中很多场景写得过于真实,即使是孔子骂人,孔子被人骂也如实记录,这符合曾子的性格特点。而且曾子有著书习惯,《大学》、《礼记》都是他的作品。
《大学》是曾子写的,《中庸》是子思写的,《孟子》是孟子与他弟子们的作品。
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是怎样的关系呢?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就这么一个传承关系。
四书怎么读?读的顺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大学》是儒家学习之纲领,先总读一下,更能理解后面三本。
《论语》内容最丰富,涉及人物、场景最多。
《孟子》最详实,是一篇篇议论文,论证严密,层层递进,孟子常常被各国君王请去咨询治国之道。他带着一大群学生去,排场最大,气势最足,所以讲起话来,孟子中气最足。底气不足之人,读读它,就如坐在锅里蒸,热气蹭蹭蹭就上来了。所以,学积极心理学,先从孟子身上读。
《中庸》被人误解最多,这个庸,不是平庸的意思,相反,中庸是一种极至的完美,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但读者可以看看,儒家的完美到底长啥样,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