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的傍晚,三个馋老娘们临时起意,就想着喝口啤酒,撸几个串儿。
刚巧在大胖家附近,去年的冬天新开了一家叫做“马路边上”的烧烤店。我和大胖儿很早就嘀咕过,可是一场疫情让这家店直到前几天才开门纳客。
我看到他家门外面的车都已经停出了路政施划的车位线。嗯,看来味道应该不错,等到我们仨过去时都已经夜色沉沉。吃饭的人不算很多,没有记忆里烧烤店的喧嚣热烈,心想这样也挺好,仨人唠唠嗑,正好不闹腾。
饭菜未上的时候,二胖就跟我们讲起一件烦心事:就是她家周哥在后院搭建了一个花架,因为超过和邻家的边界十五公分,从而和隔壁王姨结下了一个“梁子”(大胖语),这给二胖难受的,一直都在检讨因为自家的考量失误,没有关注到界线,导致了“越界”的尴尬事地发生。
可是在成长的过程里,又能有几个人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越界错误。觉得自己和某某很好的,就会忽略不计心与心之间的边界距离,引起了别人的反感。自己明白过来的时候,自然是无比尴尬,伤心,又难过……总之百味陈杂,难于言表。
我就办过这样一件越界的事情。
那是我刚刚工作不久,有一次我们主任跟我提起:在我毕业实习的医大附属医院里的预制剂楼流程设计很好,可不可以帮忙联系参观一下?我说我得问问当时的老师。
电话打给当初预制剂的带教老师那里,请求参观流程。当初带教的彤药师爽快地说没问题,跟主任打声招呼就行了。我问咱现在的主任是谁啊?啊,是方晶,当年你们和她的关系还特好的。
我一听是方晶姐,可开心了。彤药师给我了电话号码之后,我第一时间给她挂了电话:嘟,嘟嘟……
~喂,谁啊?
~请问一下您是方晶吗?
~对,你是哪位?
~方晶姐,太好了,真的是您啊!能不能猜出我是谁?在您那里实习过的。
短暂的沉默,我在电话这端莫名激动。可是……
~啊,我听出来你是谁了,不过我想提醒你:刚才你是怎么称呼我的?就算不叫声方主任,也得称呼方药师吧。好了,你有什么事儿,说吧。
热烈的我像被兜头浇了一桶冰水,差点儿没死过去:难道她真是当年带过我们的方晶姐?!我感到自己的脸红得能滴出血来~
~对不起,方主任。我打电话是因为……
我像背书一般陈诉了打电话的原因,还好她同意安排参观时间,反正我最后是不知道怎么挂断的电话,我之前准备好的对她荣升主任,所有的祝贺之词都没有用上。我的胃口翻江倒海一般地难受。
如果不是熟悉她的声音,我简直都以为自己打错了电话,我在心里无法将实习期认识的那个方晶和这个方主任重叠。记得那时候我尊敬地称呼她为“方药师”,她都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那么严肃教条干嘛?就叫我“方晶”或是“方晶姐”都行,咱们也没差几岁……是的,在所有带教老师里,我最喜欢她了:大方热情,容易沟通,多才多艺……
有时候她把女儿从幼儿园接过来,我还陪着她玩会儿。那会儿方晶姐还不是“方主任”,她喜欢唱歌给我们听,她还告诉我买“恒源祥”的毛线,教我织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毛背心……
怎么会这样?就因为我为了确认接电话的那个人是不是她,而直呼其名就对她不够尊敬了?还是我喊了一句:方晶姐,让她感到我有所图谋了?或者都有?半年多时间不见面,感情就成了这样?情何以堪?!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当时的她是怎么想的,时过境迁,我也不再有当年那样难堪的感受了。真的,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面对这个事儿。
现在,我已经对当初的这段经历释然了,感谢我生命中的“方主任”这一类人。让我学会不断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别人给个微笑就认为是阳光灿烂,记住自己的分寸,才能不轻易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