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随感

      今天下午,与数学组的同事们一起去到岳麓区联丰小学参加教研活动,聆听了长沙市教研员张新春老师有关“深入解读数学文本 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一场讲座。

      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解读教材文本的思考”(以数的认识为例),张老师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数的认识”的单元主题图作为切入点,讲到了“数的认识”教学中,学生的感知包括“具体-表象-抽象”这样一个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教学生识数时,通常会借助实物来辅助教学,如:3个苹果,3个杯子,3支铅笔等,这是具体可感的。等学生渐渐会数数之后,我们会用3个小圆圈或者3条小竖线来指代这些具体的事物,这是表象。那什么是抽象呢?就是当我们用数学符号阿拉伯数字“3”来表示一切含有3个数量的东西。

      由此,张老师还引申谈到了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和模型。这让我想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先生的观点: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说起来也是惭愧,这个学期带六年级毕业班,在自己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专业性”在慢慢的“缩水”,随之代替的是“枯燥乏味的讲题、练题”。我艰难地发现:自己在做题方面下的功夫远远多于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领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因而,在提升专业素养方面,我做得远远不够,希望张老师的这次讲座能成为我反思成长的契机,加油!

讲座现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