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奶蜜盐》29
我们的母语表达中有一个经常用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的成语“望子成龙”。这个成语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望子成龙,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这个成语也代表了很多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内心愿望。
每个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好,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不同年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70后的妈妈,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代人做了父母之后,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好像普遍就高于以往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呢?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高期待给孩子带来的又是什么影响呢?
在我的小时候,那时候因为社会的生活条件普遍都很艰苦,所以很多父母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解决一家人的饥饱问题上,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成长和发展问题,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数也都是随其自然地长大的。我所在的农村几乎家家如此。反倒是我们这些每天都无人管的孩子自己每天看到父母生活中的真实现状,为了能够在成人之后不再继续重复父母每天饥寒交迫的窘境而自发地为未来早早担负起自己的生活责任。
我上学的时候除了教材和每科一本配套的练习册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教辅资料,在校期间还会参加大量的生产劳动,每个孩子都是干活的能手,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里都会承担一部分家务和农活。我们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个个都很健康,一天天精力充沛。我感觉那时候我们的父母和今天我们做父母时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家长们没有时间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或者是不学习而焦虑、担心、烦恼,在他们眼里好像学习是生活中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孩子学习什么样都是OK的,家长对孩子们的接纳度普遍很高。
可是当我们这代人成为父母之后,或许是每个家庭中的孩子少了,社会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好像学习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孩子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他们很早就进入了严重的学业竞争之中。如果不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有些家长还感觉现在的孩子很奇怪,他们现在不缺吃不少穿,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观察身边的孩子,在很多孩子的脸上看不到我们小时候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笑容。为什么呢?
我听林巨老师说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现在的孩子正因为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精神层面的要求更高,而被剥夺了太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过重的学业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所以现在的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生活在网络时代,每天看到各种关于孩子的令人伤心的消息,确实让所有的家长心情都特别沉重。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能够多一些快乐和自由呢?作为家长,我们那些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增加的负担真的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吗?我们的孩子被剥夺了太多的自由空间,我们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在这个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的时代真正活出他们自己本来的面目,勇敢地做自己呢?
如果我们转换到孩子的位置上,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著作《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是很少数的人记得。”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是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却忘记了一个孩子需要什么。不管我们的孩子什么样,不管他们有哪些我们认为的“不足” ,他们都是我们最好的孩子,接纳他们的全部,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找到他们的热爱,成全他们的梦想,我们和孩子都会幸福的。文质老师说,“所有孩子身上都有他很优秀的地方,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挖掘他的优势,让他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越来越优秀;所有孩子身上也有一些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缺点,父母要学会去接纳甚至保护。”(《奶蜜盐》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