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汪伯慎”。
清晨看见街上站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大约六十多岁的样子。离他不远,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在卖房子。见有人路过便点头哈腰,露出职业微笑,递上一张名片。那人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走过去,那只递名片的手僵在空中。
一会老人提着俩包子和一杯豆浆回来了,坐在台阶上吃起来。年轻人看了一眼,还是发名片。
我走过去拿了一张,和他聊了一会,得知他6点就站在这里了,现在八点。
西装革履的人可能舍不得吃一顿早餐,衣衫褴褛的人也不一定希冀别人的同情。这个世界上谁同情谁还不一定呢,靠外表判断一个人往往会看走眼。
处在毕业之后结婚之前的当口,好像夹在衣架上的衣服。风一吹想飞又飞不出去,想落也落不下来。不上不下,不尴不尬。
听过一句话,没有什么比二十岁出头的贫穷更理所当然的事了。话虽如此,仍免不了自我脱罪的嫌疑。李荣浩伤感地唱道:“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谈何容易。他不也是三十多岁才声名鹊起,靠一副出世的态度,赢得了入世的资格。
海明威年轻时当记者,穷困潦倒,妻子离他而去。他的朋友马尔克斯则稍好一些。“莫欺少年穷”的另一种意思是,穷少年易欺。
人生在世不易,很多人怪罪年轻人不再热血,变得冬烘。却没有人替他们说句公道话,房价涨了,物价涨了,彩礼高了,女孩少了。这些,看客们从来不说。说了,就不能逞嘴巴上的一时痛快了。
胡适说,年轻的时候喜欢《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老了才知道最好的两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智慧吗?这是教训。人只有经历才会懂得,这种智慧只是他自己的。别人还是一样走老路,劝也没用。
陆游也说:“早岁那知世事艰。”谁都一样,都是从小孩长到大的,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怨不得谁。灯红酒绿,朱门酒肉是一面。路有饿殍,夫妻贫贱是另一面。这是世界的宽容,也是世界的残酷。
生活对人的捶打首先表现在外表。油腻的中年人哪个年轻时不是意气风发细皮嫩肉,那为何如今都发福走样,粗鄙不堪?都是因为一个钱字。
孩子要上学,父母要看病,外出应酬必不可少,婚丧嫁娶皆要随礼。不说物质上受穷,起码精神上受累。经年累月,曾经的浪荡少年终于中规中矩,学会两面三刀,逢场作戏。稍有棱角也奉行“知世故不世故”。你问他什么是“知世故不世故”?他告诉你,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大富巨贾也身着西装,房产销售亦复如是,这是一出人间讽刺剧。市井小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最便利途径,便是在微博下面骂骂人,再顺手给喜欢的人点个赞。当然有时候也被别人骂,反正匿名,不疼不痒。
近日小崔很火,中国似乎不能没有他,因为老板姓被欺负太久了,好不容易有人替他们杀几个富人解气,他们当然把小崔当兄弟。贫富差距太大,老百姓兜里没钱,物价却高的吓人,到底是谁抬高了物价。
抗战时期老报人程大千仿宋词写了一个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子又曰:“好勇疾贫,乱也。”国家都会走老路,何况是人呢。
今天的世道怎么这样艰难呢,什么时候不艰难呢,世道向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