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红很小的时候,就觉得姑姑长得特别漂亮。姑姑每次来家里,林红都会觉得满屋子亮晃晃的,“光彩照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吧?!林红想。
可是,林红年纪稍长,有次去姑姑家小住,看到的情形却让她对姑姑的艳羡变成了同情。
姑姑勤快能干,可架不住家里要干的活儿多,而干活儿的人太少——不是人少,只是干活儿的人太少——姑父出去玩儿或者随便干点活儿回来,就翘着二郎腿坐那里当大爷,等着姑姑伺候,几个半大孩子哪个都可以做家务,可就是什么也不干,放学回来,就敲着碗儿等吃饭。
每天忙里忙外的姑姑,因为太过劳累,气色、面容都迅速变差,再也没有往日让人百看不厌的神采和状态了。
“贤妻良母”这个荣誉称号,让姑姑牺牲了自己的所有:除了美貌,还有需求,甚至健康。到头来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关爱、体恤,只有家人认为的“理所应当”。
姑姑终于沦陷于每日的家务与劳作中,身体每况愈下。
2.
林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多年以后,林红自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日,姑姑形象的前后反差总在她脑海里浮现,她暗下决心:步入婚姻后,我一定不能像姑姑那样一味牺牲、迁就,无论如何,我都要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和生活。
刚步入婚姻时,林红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可孩子降生后,早先的计划几乎全被打乱了:孩子爸工作太忙,孩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的。
特别是在她休完产假上班后,在忙乱的工作和随时需要她的娃之间奔忙,两点一线,真是疲惫不堪。
无数次半夜醒来给孩子喂奶,或者哄哭闹的孩子,她望着黑沉沉的夜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亮的天都会默默流泪: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说过要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和生活的啊!
经历了委屈、难过、不甘和数不清的挣扎后,林红决定撕掉“贤妻良母”的标签,活成自己。
3.
林红做的第一件事是:心理建设。
林红认为,我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母亲等角色啊,我总是把别人的感受、需求放在第一位,时间长了,就有很强的付出感,这样我就不快乐、委屈,要是再压抑这样的情绪,就会把这些情绪投射到丈夫和孩子身上,对他们隐性攻击,比如不由自主发脾气;对自己有进一步伤害,比如失眠、莫名其妙掉眼泪。
最关键的是,林红绝不要重蹈姑姑的覆辙!
她开始试着表达自己的需求,请丈夫或其他家人每周留出一段时间带孩子,自己从这两点一线中抽离开来,哪怕只有两个小时。
幸运的是,林红的诉求得到了丈夫和家人的支持。
每次她不带孩子,像单身时那样出门会友、聚餐、健身、逛街……做她喜欢做的事情之后,“充电”回到家,就会觉得家更温暖了,孩子更可爱了,她也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曾让她沮丧无比的那些琐事了。
特别是当林红又重拾了此前的一二爱好之后,曾经忙累郁闷抓狂的情形越来越少,整个人也越来越清爽可爱了。
4.
同为宝妈的李燕知道后,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对李红说:“你好自私啊!我做不到,我是孩子的妈,孩子必须得我带才行。”
“自私?要说这是自私的话,那我还真是不够自私,或者自私得太晚了。现在我才明白,女人越‘自私’,人生就越敞亮呢!”林红不以为然地反驳。
女人,因为常常把自己放在“her”的位置上,而忘记了自己本是“I”,任何时候都大写的“I”,为家庭、丈夫、孩子忙前忙后,到头来自身的需求因为长期被忽略,会有深深的付出感,会变得敏感、多疑,甚至会下意识地抱怨连天,变成怨妇,最终变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因为,隐忍、一味奉献甚至牺牲自我等传统“贤妻良母”标签里包含的应有之义,对已经觉醒的现代女性是不适用的。
因为,没有情感和实质上的回馈、反哺,女人在一个人的战斗里,会耗尽心力。
女人,特别是做了妈妈的女人,如果能“自私”一点,如果能把个人感受、深层需求放在第一位,再顾及其它,她的幸福感一定会强很多,生命的丰盈感、饱满感也会浓很多。
因为,那才是“她”做主的自己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