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6作业
家庭系统中常见问题
1身份错位
用普通话来说,就是孩子站在了母亲的角色,或者孩子变成了父亲,这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妈妈搞不定老公,儿子替代爸爸哄妈妈开心。
第二,兄弟姐妹的父母。最明显的就是父母都不在了,家里的老大充当父母。
第三,做了父母的父母。如果父母从小没人爱,孩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就要拯救父母,父母不知道怎么幸福的过生活,就要教育他们。
2身份等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这就是『认同』(身份等同)
3复制
家族命运会代际相传,即下一代会复制上一代的命运模式。幸福的命运模式会被复制,不幸的命运模式也会被复制。
4追随替代
如果一个人的直系家人有意外死亡,譬如父母之一因意外、疾病、战争或犯罪而过世,家中的一个小孩会有一种倾向“我要跟随你” ,这个小孩会比较容易出意外、自杀、生病,仿佛象征性地背弃生命,对父母说: “如果你死了,我也不要活了,我要跟随你去死。 ”
5共同负罪
发生在人身上种种的问题,例如:焦虑、抑郁、愤怒、罪疚感、孤独感、酗酒、吸毒、病态赌博、犯罪,自杀、问题青少年,伴侣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和、甚至身体疾病等背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地”承接了家庭中上一代或前几代的“问题模式”、遭遇或命运,在现在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用共同受苦、共同负罪的方式,暗地里表达对家庭的忠诚。
6双重转移
我们的感受确定是自己的吗?
在双重错置当中,感受被移到别处,
通常都是相当痛苦,自认无力表达的感觉。
这些感觉会被后来的人物或团体承担下来,
他们并不知道这里错置,
所以,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感觉。
7亲子中断
指每个孩子都渴望去接近他的父亲母亲,从中找到爱,被保护和安全感。如果这个孩子在他早年的时候,经历了跟父母分开,或者被拒绝,或者是在情感上被伤害,这种接近的欲望就会被狠狠地切断。
周静
2020.01.17作业
新趋向的家排的动力
王老师在新趋向的家排中,讲到了三种动力。
家排场域里揭示了一切事情的产生都是动力所致,没有偶然,全是必然,所以,在家排这个神奇的场域里,机会是可以创造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三大良知
在家排里,爱在范围上划分三大良知:个人良知,集体良知,灵性良知。家排就是将事物从个人良知,集体良知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引向灵性良知,从而使矛盾用爱得以和解,使问题得到解决。
个案呈现了我们一切行为的底层动力都是爱,把盲目的爱转化成灵性的爱,智慧的爱,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个人良知(作用于个体)
付出和接受,如果给予的多,就有清白感,如果接受的多,就有愧疚感。我们追求付出与接受的平衡。比如,你借给朋友100万元,他无论是还的起没还还是还不起没还,他心理都有愧疚感,你心里有清白感。时间长了不还钱,对方就想远离你。好的个人良知是,朋友带着爱还给你100万多一点,你再带着爱多回他一点,一来二去,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密。
集体良知(作用于团体)
在一个集体里,有共同的认知或信念的爱,每个人都有集体归属的权利。个人认同共同信念,就有清白感,个人不认同集体信念,就有愧疚感。例如小偷偷钱,在社会大众系统里,他有愧疚感,但是在小偷群体里,以偷钱为多为光荣,谁偷钱多谁有清白感。民族之间的战争,中日战争,大东亚共荣。宗教之争,家族矛盾,都是源于此。有时为了集体利益宁愿牺牲个人利益。。
灵性良知(作用于宇宙)
接纳人和事物本来的样貌。破除了集体概念的良知,跨越国家,民族,家庭,宗教,没有善恶好坏,对错之分的一种大爱。接纳的含义,不是说我不赞同,也要赞同,鼓掌说好好好,你说的太棒了,而是我不认同时,也不排斥。就是一个与我不同的观点而已。
五大法则
整体法则
在家族系统中,每个人都有归属于这个系统的权利,只要他/她曾经存在过,哪怕是一个刚刚受精的卵子,都必须有属于它的“位置”,因为它从受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个生命了。也就是说,在系统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被忽视。
这个法则影响深远,却常常被人忽略。我们常因为某个家人发生意外,例如:夭折、自杀等等,而无意识地把他/她遗忘排除,仿佛他/她在这个家不曾存在过一样。或者某个家人的行为不符合家族标准,例如赌博、酗酒、犯罪等等,造成家人在心里不承认他的位置。
若出现以上这些状况,无论是出自故意或无心,都违背了整体法则。这些信息会封存于家族记忆中,然后被家族中的其他人承接到。承接的这个人往往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他的内心会产生分裂,这种分裂来自于潜意识和无意识,如:莫名的情绪、行为或疾病,甚至死亡。
序位法则
长幼有序,万物有归。在一个家族或是企业中,每个成员都有其特定的顺序和位置,就如同太阳系里各大星球有各自的运行轨道一样,不能够被随意变换与调整。若女儿站到了妈妈的位置上,或是妻子站到了丈夫的位置上,都会让整个系统产生紊乱,它就象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一环扣一环,一环错环环错。
你是谁就是谁,序位法则不能挑战,只能遵守。例如:当你看到爸爸妈妈不合心意的事情,去批评去指责的时候,你的潜台词恰恰是:你比他更高尚,你能够教导他该做啥不该做啥,你可以惩罚他。这个时候,你就站错了自己的位置,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灾难就随之而来了。
平衡法则
想要在关系中成功,我们要学会付出,也要给机会让别人付出。否则,一味付出的人会产生愤怒,被付出的人会有巨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关系的解体。施于受的平衡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艺术。
有一位太太含薪茹苦,赚钱养家,不仅要供养年幼的孩子,还要供丈夫读书。丈夫每年的读书费用需要20万,五年下来就花费了100万,当丈夫博士毕业,太太参加完丈夫的毕业典礼后,丈夫就从此失踪了。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良知的男人。但是,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妻子对这个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不仅违背了平衡法则,还违反了序位法则,因为,这几年,太太承担了家庭太多的角色,丈夫无法回报,更无法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导致家庭破裂。
所以,如果你的丈夫出轨了,如果你只是说:既往不咎。那么也会产生失衡,你的潜台词是:我高高在上。这样的关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流动法则
生命是一种流动,它透过每个生命个体,一代一代由上而下,传递着来自于家族的生命以及生命所附带的能量信息。就如婚宴上的香槟酒,从最上层一层一层地流下来,一层层地往下传递,生生不息。
时间具有流动性,我们应该顺应时间,从过去走向未来,而不是卡在过去的事情上。
能量具有流动性,爱的能量流动,悲伤,愤怒等负能量也遵循流动法则。
这一生,做为孩子的我们,别想平衡跟父母的关系,就凭父母给你生命这一条,你就无法平衡回去。那么与父母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呢?对,流动起来,让生命流动,把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和爱,继续向下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事实法则
无论在群体或家族中,这个人发生多么不幸的事情,你都要带着一份爱与尊重去接纳生命一切如是的样子。尊重事实,而不要去掩盖。比如:自闭症多数是由于家族中有被掩盖的秘密事件,被掩盖的婚外情,婚外子,谋杀等。
面对痛苦,如父母意外身亡、孩子夭折等,很多人宁愿选择假装那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或是为情感找一个替代品,为自己制造一种幸福的假相。
表面上看,问题是解决了,但内心深处那痛苦的能量却时刻都在干扰着他的生活,从而造成他身心分裂,不能活在当下,甚至会殃及子孙。
控制住个人情绪有一个过程,从开始不由自主发脾气,到后来心里知道不应该但行动做不到,再到平静的面对,必须要每个阶段都走完,至少我个人感觉如此。
菩提子:
我的经历:第一阶段即最开始的时候,控制不住情绪,孩子冷眼面对,还说你学的哪些东西呢?都忘了吗?就是这么对我的?不怕伤害我了?第二阶段,可以克制一些但定力不够,孩子会反复试探、刺激我们,说:哎呦,看你能忍多久?憋不住了吧?如果我们自己定力不够,就很容易破功。第三阶段,孩子已经完全相信我们了,不再试探,不再刺激,双方情绪都能平和地面对事情。
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