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象里大概在1997年或者1998年,我到邯郸一个县的县工会采访。
11月底的天气,冷,阴沉,天空中稀稀落落地飘着雪花。
采访的过程中,一位副主席回来了。他一边热情地同我们握手,一边掸着肩膀上的雪花。
这位副主席是去一家企业订报纸了。那家企业总共订了3份报纸,副主席联系了好多次,今天对方有时间,他就抓紧去了。
那时候,工会经费的收缴,还没有地税代征。一年里,基层工会有两个硬性的考核任务:一是经费收缴,一是报纸征订。工会干部基本上是上半年收经费,下半年跑发行。为了一两份报纸,往往要跑好几趟。
那是我第一次和发行“亲密接触”,亲眼见到征订之难。
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想法:作为一名记者,一定要写好每一篇报道,对得起这份报纸,对得起基层发行人员的辛苦。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扪心自问:我基本上做到了。
这些年,我采写的每一篇稿件,见报的每一段文字,哪怕是一个100多字的编者按,水平可能有高低,但没有一篇是敷衍塞责的。
2|
W主任是我在报社的同事,多年来一直负责报纸发行工作。
虽然每年都有上级机关的红头文件,市里也召开专门的宣传和发行工作会议,但亲自和具体负责发行的人员见面,还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见一面,喝场酒,联络一下感情,发一发牢骚,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W是军人出身,身体的底子非常好的。可是,每年发行季密集的出差和酒局,搞坏了他的身体,血糖高、血压高,落下一身毛病。
有一次,W陪同报社社长、总编和市总工会联谊。当时的气氛非常好,大部分人都喝多了。
W要表达感情,要穿针引线,还要保护领导,虽然他酒量不错,但还是成了醉得最厉害一个。
回到报社,一下车,W一头栽进了路边的灌木丛里。
我不是很清楚W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年的经历的。换作是我,我宁可喝上一碗小米粥,吃一点小咸菜,安安稳稳睡个好觉。
可是,职责所在,人在江湖,W主任又有什么办法呢?
3|
2017年,Z市召开发行会的时候,我正在当地出差,报社社长就委托我参加一下。
会上,我听到一个消息:当地的大企业X钢,订了我们700份报纸。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X钢的情况我了解一些,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我才采访过这家企业。
当时,钢铁企业普遍亏损严重,X钢的职工已经3个月没有开工资了。
一边是3个月没有开支,一边是足额完成报纸征订任务,这是怎样的一份信任和感情?!
后来,当我烦躁疲惫牢骚满腹,想偷一点懒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当时的情景。如果不能尽自己的努力,办一张像样的报纸,面对那些任劳任怨的工会干部和普通职工时,我有勇气抬起自己的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