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意渐浓,10月22日,自己有幸参加了“潍坊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行动研究论坛”第一天的活动。
这次活动围绕统编教材,解析统编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展示不同类型的优秀课例,分享各个地区在语文教学中的特色经验,充实的一天,满满的收获。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崔峦老师对统编教材的理念、特点、使用及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既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回到生活应用的最终归宿中去。因此,部编本教材在选文和体例上都花费心思,斟酌考虑。我们不能忽视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但用教材并非教教材,仅仅依靠一本教材难以满足学生语文素养的需求和提升,需要我们在明了编者编写理念和意图后,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统编教材更加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生本地位更加突出。在这一天的活动中,我观摩了五堂优秀课例,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五堂课目标清晰、明确,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老师的渲染和引导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多了;老师的风采弱化了,学生的展示精彩了;无效的环节和问题不见了,深度的思考和提问凸显了……这些变化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舞台,而不是老师展示风采的讲台。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推行思维发展型课堂,尝试运用挑战性学习任务单展开师生活动,也是以生为本的实施和落实。如果我们能够转变观念,潜心钻研,一定会更好的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一个终身的语文学习。
如果要想真正的落实语文学习的目标,需要重视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和方面。这次论坛邀请各个地区展示了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研究特色和成果。如“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实施和建议”“习作策略单元的教学实施和建议”“语文园地课例的研究”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课例中都承载了不同的语文要素,需要我们精心研究和设计。老师们所做的微报告正好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这是自己第一次参与关于统编教材解读与课例展示的培训,教学之路无止境,研修之路也没有尽头。趁此天高云淡季,不断反思,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