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部》听这书名就很有震撼力,其内容的养分可想而知,本身我就是一个流浪在南方的西部人,隔着几千公里来看这本书,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本书是雪师的个人自传,在见到雪师之前,从姐姐哪里得来雪师的另外一部作品,名唤《特别清凉》,看后很是欢喜。想着有时间去樟木头拜访雪师,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在2018年7月份雪师在深圳有书展,我便申请做了书展志愿者,只为见到雪师本人,我如愿以偿。在展会上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高人,那是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大胡子老人,有点儿像列宁,很慈祥。雪师的磁场震慑力相当大,看到他时我也很平静,没有丝毫波澜,听到雪师歌唱西北民歌《花儿》的时候,我竟然被震撼到流泪。可能是由于我在外地太久了吧,有种回到故乡见到亲人的感觉。
同年 9月份我去上海出差,无意间在某个微信群里看到了关于雪师国庆期间“创意写作班”的通知,我便兴奋的不行,我一直想参加他的写作班,这便来了,申请后正式通过。10月1号如约而至,我转身成了雪师的学生,这一切仿佛是早就安排好的似的。三天的培训时间过得很快,我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听老师的课更是受益良多。
真正接触一个人,认识一个,再去慢慢了解他的时候是带着问题去的。一个人的西部就回答了我很多问题,虽然这是一部自传,但也是一个鲜活的知识载体,承载着很多我需要的养分,整本书用亦新老师结婚请东客做引子,却贯穿了雪师的大半身。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语言通俗易懂,融会贯通,让人朗朗上口。可能由于我是西部人的缘故,所以读到书里的某些故事情节,也把我带回了那个场景中,我脑海里会涌现出现大量的信息。偶尔也会让我笑的不行,比如老师写到跟师母谈恋爱那段,他写日记气师母的时候真的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写到他宁愿要胡子也不愿进城的那份倔强,写到他会在日记里反复检讨自己浪费时间,写到他觉得除了修行、写作、看书外其他事情都是在浪费生命,写到关于他的种种。就在某个瞬间,我似乎读懂了雪师,又似乎不太懂,我觉得雪师身上的养分太多,我要一部部的去翻阅他的书籍,一点点的吸收这书籍里的养分。一瞬间我觉得我结缘雪师像是得到了一座大城堡,里面全都是我需要的宝藏。就在合上一个人的西部的时候我有些纠结,到底是先看《野狐岭》呢?还是先看《空空之外》?可能一个人的西部里的养分太多,有点烧脑,于是翻来一本《夜莺与玫瑰》缓解脑神经。
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也是一个不怎么容易迷恋上什么的人,现在却做了一个忠实的雪粉,有时候怪自己太无知,这么晚才知道雪师,有时候却觉得自己很庆幸,在听闻雪师后两个月不到就见到了雪师本人,还成为了他的学生,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