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邑晓
写在前面: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1
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我承认当初决定看《岛上书店》就是因为受到了封面上的这句话的吸引。
还不到结局,我便知道我是喜欢它的,它该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
有人说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
这样说不免有些抽象,而我所喜欢的则更具体。
我喜欢加布瑞埃拉·泽文以短篇小说的题目为每个章节的标题,以她的对每部小说的独特感受和体会作为开篇,这样的写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别具风格却也意味深长。
对A.J.费克里来说,开篇的每一本小说都能看到他成长的痕迹,那是他曾经他对自己心如死灰的碎碎念、对前妻妮可无法自拔的思念和对玛雅永恒的挚爱都在每个章节的开头依稀可见。
我喜欢故事发生的场景——爱丽丝岛,犹如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有辽阔的大海,淳朴的人们,装潢匠心独具的海洋餐厅,当然那里还有唯一一家无论时光怎样变迁它却岿然不动的岛上书店。
我喜欢他说,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独,我们并不孤单。
A.J.费克里对前妻妮可深到骨髓里的爱,他的嗜书如命,他培养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书呆子,给予玛雅的伟岸的父爱……这些都让我喜欢。
2
然而,最让我相见恨晚的是他和阿米莉亚志趣相投的爱情。
阿米莉亚与A.J.费克里原本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他们的初见因为《迟暮花开》而给彼此留下拙劣的印象继而不欢而散,可笑的是最后却也因为《迟暮花开》阿米莉亚在拒绝了无数相亲对象甚至美国英雄后,找到了自己一直要找的那个人——A.J.费克里,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紧密相连。
他知道自己年龄比她大,他穷,还收养了一个身世不明的女儿,做生意的收入越来越少……他不确定阿米莉亚是否愿意跟他这样看起来毫无前途的人共度余生。
他这样对她说,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你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
这是他向阿米莉亚求婚时说的一段话。不止阿米莉亚感动的一塌糊涂,那时在看这一段台词的我,心好像被什么击中了,“咯噔”一下。传说中的志趣相投、灵魂伴侣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3
A.J.费克里为了她最爱的《迟暮花开》,在书店里举办了一场作者和读者见面会,心思细腻的阿米莉亚发现原来《迟暮花开》根本就不是A.J.费克里请来的作者所著,这位80多岁喝得醉醺醺的圣诞老人一样的老头,根本就是一个冒牌货,这本书包括作者到头来就是一个弥天大谎。
阿米莉亚思忖良久最后选择让他相信他所相信的美好吧!
因为她知道对于一个主修英美文学的研究生甚至差一点成为博士阅书无数的“书痴”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尊严,他唯一的骄傲,最后会因为这个谎言伤得体无完肤,零碎满地。
阿米莉亚是真正懂他的,如果真相如此残酷,她选择为他守护。
4
“一天晚上A.J.费克里像往常一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酣然入睡。我正好过来,鬼使神差动了邪念,顺走了收藏已久且价值不菲的《帖木儿》。”
伊斯梅终于对他的爱人同时也身为A.J.费克里好友的兰比亚斯警长说出了心中隐藏已久的心事。
兰比亚斯很淡定,他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告诉我,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你的过去我不在乎。
没有责怪、埋怨、甚至鄙视。最后给她出了一个对双方有利的解决办法:不动声色的还回去。
“虽然身为警长,但首先我是你的爱人。”伊斯梅紧紧的抱着他,泪流不止。
兰比亚斯没有抓着她那点不堪的往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践踏她仅剩的那一点可怜的尊严。
无心犯错之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内心本就脆弱无比,心神难安,自责不已,哪怕是再多说一句已是多余,只会增加愧疚和自卑。
他是懂她的,有什么是爱不可以包容的呢?
伊斯梅最后也在兰比亚斯的感染下,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好的婚姻,至少有一部分是阴谋。
又有多少人真的理解这背后的深意?
A.J.费克里和阿米莉亚的婚礼上,兰比亚斯颇有感触的对他妈妈说,他们看来不是闭着眼睛结婚的。
A.J.费克里知道阿米莉亚不是十全十美,阿米莉亚也知道A.J.费克里不是十全十美,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