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到了,给妈妈打电话。
电话那头,妈妈欣喜若狂,印象中,每次给电话妈妈,她都是那么开心。
妈妈在日常中是比较严肃的人,但是子女的问候或者是回家探望都能让她欢喜好几天。
或许跟年龄大了有关,妈妈的心态有时像孩子一样的依赖你。
1
大概在10多年前,我考取了外地的大学,那个地方离家里500公里左右,坐汽车或者火车,辗转前后,单程都要7小时。
从小就晕车的我,非常怕坐车和长途跋涉,第一次由爸爸护送过来的时候,吐了一路过来,找到宿舍时,脚都软了。
来之前,妈妈非常担心,特意嘱咐我用生姜贴肚脐,在耳边贴晕车贴,可惜都无济于事,还是吐了。
后来,慢慢适应了,能承受2个小时的长途汽车,5个小时的火车的旅途了。
于是,寒暑假都能按时回家和父母相伴。但是,当到了开学时,妈妈会有种莫名的惆怅,但是她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说出来,她会买很多好吃的,塞满了我整个行李箱,会给我各种各样的叮嘱。
读大学时,母亲节没有长假,只能用电话给妈妈送祝福。她会在电话里说,好好学习,别挂念她,照顾好身体。
后来,大学毕业了,我没有回到家里的城市发展,而是留在了读书的城市里工作。
这下,回家的时间缩短了,没有了寒暑假,只能长假才回,一年也就国庆和春节可以回去了。小假,妈妈替我的身体考虑,舟车劳累,才3天假,一半时间都在路途上了,你就别回了。
母亲节,还是没能亲自给妈妈庆祝,只能用电话给妈妈送祝福。她会在电话里说,好好工作,别挂念她,照顾好身体。
这么几年过去了,时光变幻,妈妈在电话里都是重复着这些内容,朴素而真诚。
2
我的出生没有给妈妈带来荣耀,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妈妈反而受到了冷眼。
直到2年后,弟弟的出生,让妈妈获得了尊重。但是,妈妈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太偏心。
妈妈对我的教育非常重视,在我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送我上各种辅导班、奥数班,买各种书籍给我看。只要我说要买书,妈妈肯定无限支持。
从小我的成绩就非常好,弟弟成绩一般,妈妈总叫弟弟向我学习。
在妈妈的呵护下,我的成长没有受到像其它重男轻女家庭那种阴影影响,我和弟弟一样的平等地位,而且由于我的成绩比较好,妈妈在我的教育上付出比弟弟还多。
妈妈的付出有了收获,我读了本科、研究生。她会很自豪地跟邻居、亲戚说她有个读书这么棒的女儿。她会当着我的面对人说,我女儿3岁就会看图书讲故事了。
在电话里,她也总会回忆儿时陪我读书的经历。
3
最近几年,母亲老得很快。头发白了很多,走路动作不那么利索了,眼睛已经看不清报纸上的字,记忆力也在下降,很多话说过了就忘了。
我由于早年的拼命工作,忽略锻炼,忽略营养,身体变得虚弱,还有肠胃疾病。
有那么一段时间,疲累的时候,曾经问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家,而且家里的城市发展得也比较现代化,为什么选择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
毕业时,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有梦想的人,觉得自己就应该要去闯荡,我要证明自己的独立与实力。那会,妈妈选择了支持,她没有强求留在她的身边,她说你觉得哪里发展好就选择哪里。
后来,我就没有选择了回家。
一晃10年已过,我的事业没有起色,反而身体健康让妈妈担心不已。
我想过回去,但是已回不去,这里工作非常稳定,我有自己的圈子,而原先成长的城市找不到让我很好的立足点。
妈妈也很难适应我这座城市的生活,在家乡,有她的亲戚朋友,有弟弟,有她熟悉的环境。
看《人民的名义》,郑西坡在念《母亲的专列》时,“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旅行
第一次享受软卧
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火柴头黑
您的头白
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
才能乘上您拉动的
那辆老平车专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着您
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
母亲您怎么不抬头看看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我泪眼婆娑,想起了妈妈的点滴。我还没有带过妈妈去旅行,内心深深的内疚。我默默在心里承诺,一定要带妈妈去一趟旅游,去看看这个世界。
母亲节,电话那头,是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内容,我说,妈,我打了笔钱给你过节用。妈妈说,不用那么客气,我还有钱用,你留着买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我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母亲就是这个一个不求回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