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温馨的避风港,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精神的寄托,家也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就说说我家里的故事。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大哥、二哥、三哥,还有一个女儿就是我。爸爸妈妈之前有介绍过,现在分别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哥四个。
我的大哥,那时候因为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妈妈怀他的时候吃的也不好,所以大哥出生的时候特别的瘦弱,妈妈也没有多少的奶水喂他,几个月就开始吃糖精对簿面子,吃的大哥脑袋大身子小,导致营养不良。妈妈说那时候都怕养不活。大哥很爱学习,那会儿大哥读完初中就没再接着读。因为那时念书的不多,下来上生产队还能挣点工分,贴补家用。
那时有考民办教师的,有能力的都可以考,大哥也在其中,大哥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如愿的考上老师。大哥在岗四十余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十里八乡乃至整个乡镇出了名的好老师,好校长,他教出来的学生德智体美特别优秀,不管是班级排名还是各个乡镇排名都是名列前茅,就是给他倒数第一的学校,他也能让学生的成绩就像血压器一样蹭蹭的往上涨。
如今的大哥退休在家,闲暇的时候陪大嫂侍弄侍弄小菜园,旅旅游,孩子们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帮忙带带孩子。
我的二哥特别淘气,小时候爱打鸟,捉青蛙,那时候小动物还没有受法律保护,随便抓,我小时候没少吃二哥打的鸟,老妈就会骂上一句,“吃那么嘎达肉能上西北天?”意思是不让二哥打鸟,但那是二哥的爱好。
二哥书念的也不错,可惜念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在家了,原因是班主任老师因为一点小事批评了二哥,二哥一气之下就不想念书了,为这事父母动用了家法,棍棒是教育。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父母只能妥协,把二哥送到了生产队干活。并嘱咐队长让他干最累的活,原因就是二哥嫌活累,就能回心转意回学校念书了。可二哥是个倔强的,再苦再累的活他都不认输。就是干。
二哥二十岁那年,最后一批允许接班制,父母研究决定让二哥接替爸爸的工作,这样爸爸就没有了退休劳保,但二哥就可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了。现在二哥已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再有两年也该退休了,退休也有工资拿,可见父母的决定是对的。
我的三哥,学习特别好。是全校的三好学生,成绩总是那么优异,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几部爸爸单位替换下来的有毛病的手摇电话机,三哥在闲暇时间就琢磨这几部电话机,终于有一天他把电话机修好了,几部电话机接上线放在不同的房间互相打电话就能通上话,那时候有电话玩就是很新奇的事了,小伙伴们都争抢着来我家里玩。
后来三哥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分配工作时本来是留校的,三哥征求了爸爸的意见,没有留校,回到家离家比较近的镇上的工商局工作,为的就是离父母近一点。三哥工作踏实认真,后来调到了县委组织部,负责整理党史资料。现在纪念馆里的老物件多数都是通过三哥的手收集整理出来的。
我呢,书读初二就不读了,原因是在下课的玩的时候把脚崴了,肿得老高,大夫说得修养一段时间才能上学,在家待了一段时间,考虑了一下,跟父母提出不去读书了,去了成绩肯定也跟不上了,还给大哥丢脸,当时大哥在中学教学,父母是不同意的,在我的执意恳求下父母还是妥协了。就这样我结束了我的学习涯。
因为那时候三个哥哥都有自己的工作跟学习,妈妈照管着家里的米面加工厂,爸爸在村里当村电工,家里的地就由我来照顾,那时跟表舅家插拘,就是两家在一起种地,一家一匹马,趟地的时候我赶套,表舅扶犁。后来学会了给马剪棕毛,赶马车,骑马。真正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三个哥哥都有理想的工作,退休以后都有劳保,父母是很欣慰的。最放不下的就是我了吧,好在有知疼知热的老公,孝顺懂事的儿子,知足常乐吧.……
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半世父母恩,一世兄妹情,相互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