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时节
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悄悄跑到山上去了。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书信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演变成节日,然后又成了我国重要的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是在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是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清明节的意义主要是用以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感念先人的功绩 饮水思源,弘扬孝道。
我们中国过清明节,那国外呢?比如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用以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还有坦桑尼亚的“哀思节”每年9月2日,他们要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每年的11月2日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都要去为死去的人扫墓。还有每年11月1日的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奠故人,献上菊花。还有突尼斯的“英雄节”9月1日是他们全国的扫墓日,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清明、春节,现在除了节日本身的意义之外,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意义在于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