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风骨,大唐绝色~
《清平乐·禁庭春昼》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长安十二时辰》我是看大唐女子群像的剪辑入的坑,看了二十集弃的剧。怎么说呢,就像满怀期待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发现上来的菜品都精致有余,却口感不佳。看起来精致豪奢,实质都是面子,里子还是速食快餐,一场繁杂精美的炫技之后,仿佛也没留下什么余韵,美则美矣,缺少灵魂。
不过美和精致也是做足了戏,锦绣华服,艳丽妆容,都让人应接不暇。尤其剧中的长安女子,个个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各有各的美。不管是眼波流转媚骨生香,还是聪明果敢一片赤诚,这些大唐女子才是长安本身的风情和文化啊。
女子群像
檀棋
“公子做了选择,檀棋也做了选择。”
丁瞳儿
“你说我的眼睛格外亮,是因为看见了你。”
许鹤子
“不若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李香香
“好歹今日节下,跟我多一句话都没有吗?”
闻染
“降芸神香,也是我自己做的。”
鱼肠
“我是对你有用的人。”
阿枝
“等我老了,也要像那样干净麻利地活着。”
长安女子的美,美在风骨,她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组成了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个顶个的,都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都端的是万般风情。大唐的女子,描眉点靥,一抹红唇,两颊脂粉,便是长安街的风景。从大唐的美妆看长安女子群像,处处是风华。
红妆黛眉
由于大唐开明,经济鼎盛,社会安定,所以女子生活自由,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唐代女子不仅热衷于穿男装,更是对化妆有着深刻的研究。一千多年前照在长安城的那轮明月和今天的月亮也没什么分别,明月依旧,女子们也依旧对彩妆孜孜不倦。穿越千年,我们与唐朝女子来一场关于美妆的神交,从历史的画卷上,憧憬美人脸上的一抹绯红。
首先唐人“好色”,对色彩的运用大胆华丽,尽显雍容华贵之气度。唐代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特别看重色彩,虽然造型和花纹前后有很多大的变化,但是对色彩的追求是一样的,讲究色彩的绚丽。唐人对色彩的追求前后一样,早期色彩艳丽的东西都和皇室或者官府有关。时代潮流引领的“好色”之风,表现在唐三彩、陶瓷、丝绸上,更表现在女子的服饰妆容上。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女性张扬个性,展现体态,浓艳的色彩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周昉的“唐妆”样式正是这一时期女性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及时捕捉和表达了唐代女性相对独立性和健康外形,构建了唐代仕女作品独有的美学特征。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初唐向盛唐过度时期的画家,其作品中形象特征与竹林七贤相似,可见初唐时期的审美风尚还残存魏晋“秀骨清像”的遗风。盛唐张萱作品中的人物丰肌秀骨,敷色浓艳却不失雅致,正如杜甫《丽人行》中所吟“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可见女性以肥为美的社会风尚在唐代已成为主流。中唐时期,在张萱等人的艺术铺垫下,周昉仕女人物画的“唐妆”样式已经成熟。
唐朝女子酒晕妆
《捣练图》 张萱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妆的妆面特点
浓妆重抹,大气艳丽
张扬个性,妩媚动人
种类繁多,受众广泛
唐妆化妆步骤
元稹曾经在《恨妆成》中
将当时女子们的化妆过程分为七步
唐朝妆容就是此画法
可以恣意描绘大唐的盛世风情
一、敷铅粉
二、抹胭脂
三、描黛眉
四、贴花钿
五、点面靥
六、描斜红
七、涂唇脂
唐代主要妆容有斜红妆、落梅妆、面靥妆、酒晕妆等等,十分丰富,表现出了唐代面妆浓妆重抹、娇艳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张扬个性、绽放活力的特点。
唐代的女性妆容十分繁盛,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孜孜以求,追求美成为当时人们重要的生活时尚,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唐代女性面妆的发展。
以唐代仕女面妆的独特艺术风格为基础,探究其源于古人面妆艺术的形式,随着唐王朝的沉浮俯仰,唐代女性的面部妆饰也与时偕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我们更应该在唐代女性面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风尚,创造出更富民族精神的时代艺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长安女子,各有千秋。她们骑最烈的马,穿薄纱低胸装,抹最红的胭脂,唱动听的曲儿,是长安朱雀大街上最动人的一抹朱砂红,滴落在大唐盛世之下,滴落在长安画卷上。大唐女子,风骨不输男儿,她们敢爱敢恨,生猛无畏,看尽人间疾苦,也享尽盛世繁华,最是逍遥女儿郎。
长相思在长安
“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END-
关注、、WILDERNESS荒野、、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