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学妹聊天,问栗子君怎么还不生孩子。我说自己缺乏安全感,不敢生,曾经鼓励我早日毕业的动力就是想早点生孩子,毕竟栗子君�还要二胎呢。然而,真正毕业了,发现,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始终有太多顾虑。
结婚快一年了,始终没有打算要孩子,周围质疑的人越来越多,建议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轻就是资本,不要有顾虑直接生,巴拉巴拉。每次被问,栗子君什么时候要孩子,统一答复:明年!明年!明年!
先生在德国工作,工资交的公立保险,涵盖了全家人的保险。产检、生娃几乎都不需要额外掏钱,宝宝出生后,每个月德国政府还给一份宝宝金,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我还是不愿意生?
从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还有闲暇的时间。所以大学毕业以后,就直接申请直博,毕竟博士学位是高校的标配。带着不算太纯粹的目的,进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活。期间,我看过很多关于读不读博士,尤其是女博士的文章。
不是纯粹为了科研喜好而读博,就是一场赌博。耐不住性子,受不了寂寞,忍不了高压。加上外界诱惑因素太多,比如房价水涨船高,博士生没有公积金,也无法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让年老的父母去为我们买房。临近毕业,发现留校条件越来越难,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加上大量海归博士的返潮,让我们这些本土博士苦不堪言。博士毕业找工作,成为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理工科的女博士,竞争力比不过男生,很多招聘单位直接就写明了不要女生。加上自己已经结婚,也要考虑单位的地域问题,使得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少。而且,进入高校,必须要先做博士后,也成了统一的回复。于是,栗子君从女博士又变成了女博士后。女博士后就博士后吧,至少算是稳定一段时间了,可以把生孩子这件事情解决了。
然而。。。
因为先生拿到了国外的博士后,导致夫妻二人两地分居。
没办法,栗子君申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先生所在的大学做学术访问。但是,栗子君所在的国内某大学明文规定,博士后不允许常年呆在国外,必须保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呆在国内做研究。这样就免不了要长年国内国外两边跑。暂时的稳定已然不在稳定了。
朋友说,没关系,这样为什么不能生孩子了?坐飞机没有关系。邻居一个姐姐是远嫁,怀孕了以后坐飞机往返,宝宝早产,在保温箱呆了3个月。造成了栗子君对于怀孕了坐飞机这件事有很深偏见。
今天思考了很多,到底为什么自己不愿意生?
因为栗子很纠结很害怕,博士后只有两年时间,两年结束后,就没有工资收入了,而且怀孕了,刚到德国,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是无法工作的,就只能跟着先生,需要他一个人养家,太辛苦。至少到现在为止,不愿意做全职太太,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或者工作。最近一直关注理财,也许,财务自由了,才是栗子认为的可以生孩子的稳定阶段。
今年好好努力,争取博士后早日出站!
宝宝,明年,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