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断舍离,让人生更轻松
文/竺冰落
断舍离,我们应该都听说过。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断舍离呢?断,指斩断物欲;舍,指舍弃废物;离,指脱离执念。很多人都认为断舍离不过就是清理废弃物,其实不然,断舍离真正指的是一种所谓“物质减法,精神加法”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来了解一下真正的断舍离,学会用断舍离的观念来生活。
这里品读的书是《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她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是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山下英子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全民断舍离的热潮。曾出版过《断舍离》、《俯瞰力》(中文版译名《断舍离心灵篇》)、《年龄断舍离》、《自在力》、《简单断舍离生活》、《断舍离·人生清单》等。2019年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9年新版《断舍离》。下面就让我们来自己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几个主要亮点。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
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
然后,
翻开人生新篇章。
1.无法断舍离的原因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一开始就没有断然“因为看起来将来也没有使用的需要,可以扔掉”,过后再处理的话,物品在手里就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沉重感,带有叫作“执念”的黏着剂,其实就是对物品的定式思维。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舍不得扔掉自己根本不用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总觉得以后还会用到。但是,那些看似有用而实则无用的物品,最终受到影响的只有我们自己。物品的堆积,也会导致心情的烦闷。
根据常年处理物品和人之间关系的经验,在我看来,那些常常抱怨“还是无法放手……”的人,大致有以下三类:
*逃避现实型 这类的人,一般因为工作繁忙,待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推后进行。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也很糟糕,就更不愿意待在家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执着过往型 这类的人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忧虑未来型 这类的人总是担心“没有某个东西会发愁”,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这也是三种类型中人数占比最多的一类。
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一生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都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物品,学会给自己减压。其实,想要给心灵减负的途径之一就是妥善处理自己的物品。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并且只有环境好,我们做起事情才更有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会断舍离,毕竟,我们这一生,都得向前看。
2.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在对居所杂物进行断舍离的同时,脑中也要进行断舍离的作业,即进行思想观念的整理。这样可以对我们自身进行“体质改善”,改变我们无法放手,总是囤积货物的毛病。
断舍离需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是的,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逐步改进自我。
【断舍离的步骤】Step1“认清现状”,Step2“选择取舍”, Step3“收纳整理”。
具体来讲,断舍离的第一步是认清现状,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做取舍,这一步是最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满足自己的最大心理愉悦。最后一步就是进行收纳整理,这一步需要做到简洁、实用、美观。希望我们都能按照步骤来践行断舍离,最终受益的只会是自己。
3.学会断舍离,人生更轻松
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舍得便是获得。
我们必须要做好取舍。毕竟,有得必有失。我们需要舍弃一些,才能得到一些。我们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留住那些真正值得的。我们要学会复位人生,学会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一个人需要重拾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成就自在、从容的人生。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这世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必需的,我们应该提高自己选择、决断的精度和行动速度。我觉得,当我们真正学会断舍离,真正用断舍离来指导自己生活,我们的沟通力就会显著提升。我们应该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学会用断舍离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