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听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中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别的国家50年、甚至上百年走过的进程。”
当然,不同行业的人对于这段话有着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些社会学人士提出,这样的发展速度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那些旧厂房、旧街区该如何处理?
而有些经济学人士认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游戏终有一天会结束,随之面临的既是经济全面的崩溃。这就好比别人花费几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你花了5分钟就抄完了,虽然都是完成了一样的作业,但学习效果却截然不同。
而我怎么看呢?
坦言道,我对经济学和社会学是一窍不通。
但我知道一袋大米,我们如果一日三餐,一餐一碗,不仅能吃饱,还能吃上好久。但我们如果只顾大米好吃,一顿好几碗的玩命吃,那么,这袋大米不光吃不了几天,而且还会把胃吃坏。
一
社会快速的发展最直接的附属产物就是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资源的不断的争抢。
我们也许可以感觉得到,7、80年代,我们只要有点脑子、有点胆子,发家致富其实并不困难,且不说大的投资,小到倒腾倒腾花、卖卖瓜子之类的投机小买卖,都产生了不少的暴发户。
而现在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渠道多了,但机会却少了。
比如那抱着每天数钱梦想霸占你朋友圈的微商,以及各大平台怀揣网红梦的小姐姐们。
于是,当成功看起来那么近在咫尺,伸手去抓却发现是一片海市蜃楼的时候,梦想破碎的心便滋生出了一种当代社会最普遍的糟粕情绪:浮躁。
这个时代,初入职场的青年人往往在自己的领域还未入门,便在丰富的想象力和诸多成功案例的诱惑下四处张望,准备跳槽,难以做到脚踏实地。
中年人在工作生活刚刚趋于稳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理想尚未实现,但年龄压力日增,于是便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浮躁。
而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日益普及,不懂智能生活方式的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拿着微薄的退休金平淡的生活在这社会,于是便表现出了担心被社会所抛弃的恐惧。
而这一切的根源,似乎都是社会发展太快造成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人心,是一种非常禁不住考验的东西,很多时候它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任由风浪摆布。
二
扁舟之所以随波逐流,是因为扁舟没有矫正方向的能力。
于是,聪明的人发明了帆与舵,当舟装上了帆与舵,便可以不断的调整方向,这时海流和海风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会促使人心滋生浮躁,但浮躁的滋生却并非取决于社会的发展速度。浮躁,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我们的心。
三
这个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明白。
我们最早接触“浮躁”这个词,貌似是在学生时期。
犹记得中学时期,每到期末,临近假期,班主任总是站在讲台上,一手叉腰,一手对着我们指指点点,口中唾沫星子直飞:“一个个的又开始浮躁了,马上考试了,都给我踏踏实实地复习。”
那时,我们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浮躁,但现在想来,原来浮躁就是一想到放假就兴奋地坐不住,没有办法认真看书的状态。
比之于当今,一想到做微商或者一夜爆火后躺床上数钱,就没办法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工作的心理,有何区别呢?
这时,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浮躁过后的家长会是多么的惊悚。
其实微商那成打成打数钱的样子不过是金字塔顶端的人为你画的美好愿景,而网红的背后,则是是包装、积累、付出和机遇。
有些人明白这背后的种种,理智的规划着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却奔着那海市蜃楼,碌碌多年,直到幻影消失,留下一片荒芜。
四
海市蜃楼虽是幻影,但幻影也源于现实。
我从未否定当代的种种,只是否定盲目的追随。
有些人能透过幻影,寻得真实,而有些人却只知一味的追随。这其中的差距有在何处呢?
当代的浮躁看似来源于外,实则发于内,也就是我们的心。同样的社会,有些人可以保持踏实本分的状态,而有些人却蹦蹦跳跳,他们的区别又源于何处呢?
没错,在于心。
浮躁发之于心,那减少浮躁情绪的方法,自然在于不断在心上下功夫。
依据现代心理学人士的理论,消除浮躁情绪的方法大概有几种:徒步旅行、静坐冥想等等。他们认为浮躁来源于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排解压力,起到静心的效果,心静了,自然也就理智了。
这些方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却难以除得病根。尝试一下便知,当我们身处山林荒野的时候,我们确实会感到心中一片清爽,但当我们回归现实社会,重新面对种种诱惑和纷争的时候,恐怕心中便又会波澜四起。
这便如同西医治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随见效快,但治得其表,却除不得其根。
五
中国人的病,还是得中国人治。
《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就是人的心,只有静下来之后,心中才能安定,心安定下来才能中正的去思考问题,而中正的思考后才能有所收获。
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社会,心中如果静不下来,我们就会被各种各样的诱惑牵制,比如金钱、名声。在这些诱惑的牵制下我们很难以用平和中正的心去思考问题,比如我们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可以选择跳槽。
之所以会出现社会中的盲从现象,恰恰是因为人们被利益牵制了心,无法全面中正地去思考问题,做出决断,久而久之失败的心便越来越浮躁,进而陷入一个死循环。
世间万物阴阳环属,坏事总有其好的一面。
诱惑的泛滥时代恰恰给了我们一个修心的好的机遇,生活中,无论有事无事,我门都将宁心静气存养于心,努力地去保持中正平和的心,做出任何的决断前都先问一问自己,是否进行了“静、安、虑”三步考察。
其实,修心就好比种树,我们何必去理会树木如何生长,只要专注于浇水、栽培,久而久之自会枝繁叶茂。
人生,本就是一场远航,有些人在风浪中倾覆,而有些人却乘风破浪。
倾覆在风浪中的人,只知道随波逐流,而成功抵达彼岸的人,时刻都在调整着帆与舵。
这帆与舵,便是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