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暗恋,还是在我读中学的时候,现在自己早失去了这个能力。
其实,暗恋,远远不如看上去那么美,它更像是一条不敢面对自我的长长甬道。
暗恋这种事,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太会经历,有些人却常常陷入此种境地。
我把它称为一种“体质”,敏感细腻的人更容易患的“病”。
之所以是“病”,因暗恋本质是一场严重的“变形”——你暗恋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他,而是经历幻化发酵而成的对象。
一位朋友跟我形容她的暗恋:好喜欢他,真想变成他。苦,不是得不到,而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他。
像她这种,已属“病入膏肓”了,完全把理想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追求寄予到了一个人身上。或许这也是很多大龄女人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一吧:
她们没有爱上常人的能力,总把老公当做偶像来寻觅,入戏太深。
得了这种病,看待暗恋对象的一切都是极端化的:要么是过度锐化的现实,要么是忽如其来的狂喜。
吊轨的是,暗恋往往也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旁人角度来看,暗恋有一种求而不得的伤感病态之美。当事人那里,则是漫无尽头的痒和疼,及随之而来的沉沦之美。
自己并不觉得暗恋是一种个体行为,根本来说,它是一种没长大的“蒙昧”状态——你还无法面对自己,面对别人,无法改造客观世界,试图控制局面。
你一直以来习惯的,是从内在世界寻找力量;你一直试图保护的,也是经不起勇气的自尊。
为什么这么说?
暗恋漩涡中的人,都在经历一种无奈:求而不得的苦。
世界,并非按照你希望的样子而形成。这其实也是人存活于世的基本状态,我们终身都在学会习惯与改变这种人与物、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的异己感。
当世界与你所想所要的并不匹配时,基本只有三条路:
1、 放开,继续;
2、 努力,得到;
3、 熬,直到时间逼你做出以上两个选择。
暗恋中的人,多属第三种,他们不愿改变自我与外界的“异在”状态。与其变动,他们情愿在一个静止世界中,任凭想象的水雾漫过真实,在那里尝尽痴傻的癫与茫。
像一个人端着一面镜子,投过来一个反射的光点,来回摇晃,你拼了命地追着那个虚无的光点,来来回回。
对方一个眼神,你恍若上天;对方一句话,你恍若坠崖;
世界,在一夕之间,从海市蜃楼到大漠孤烟。
热闹中,他们是人群中躲在角落里不爱出风头的小女孩/小男孩,却早已在内心上演过无数场爱恨之戏。
暗恋的另一个苦在于,它逼你强化自己的无能,压抑行动的欲望。
其实,喜欢一个人,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挺傻的。
因为你一开始就接受了一个事实:我一定会输。
明明一边美化着自己热爱的事物,又不愿意去争取。
于是,每一次美化,同时又加剧着内心更重的失落:这么好的人怎么就不是我的?最终演变成潜在的自责:I’m so coward.
强化着欲望,却硬要克制行为,无异乎拿着砒霜缓解疼痛,越治越痛。
本质说来,如果一个人只是从内心幻想世界寻找力量,TA是很难真正、持久地感受到自己是具有力量的。因为内心的力量最多只是一种假设与希望,而不是事实的证明与结果。
力量感,来源于你对外界的作用力与改造力。(也即马克思所说的,将人自身意识、目的对象化于外界,从而改变外界)
暗恋也是如此。
破解暗恋的一个最快的方法就是表白:解脱你自己,也解脱了别人。
过程比你想象中简单一万倍。
中学,我暗恋过一个男生。当时我们总一起上体育课,每周三都能遇到。我从周一就开始期待,一直到周三下午上体育课,心里奔跑了几天的小鹿早已乱撞到飞。
可人家从来都没有注意到我,我挺难过。
后来,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终于鼓起勇气告白。
虽然那时还很小,这件事却让我触动很深。
一直以来,我都很怕对方听到我的表白不高兴,怕丢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小男生不但没鄙视我,反而一脸高兴。
你会不会讨厌我?我问他。
没啊,挺开心的,有人喜欢我,说明我还不错。他说。
原来,对一个被表白的人来说,这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肯定。毕竟,人都是虚荣的,很少有人因为别人对自己有好感而生气,除非有偶像负担。
虽然他说对我无感,但自己当时竟并无太多失落,相反,我第一次发现对一个人表达爱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此后,我轻松解脱了很多,遇到那个男生再也没有了羞耻与尴尬。
那也是小小的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人是可以突破一些东西,改变自己的心情的,改善一些关系的。
表达感情本来就是一个人基本的权利,暗恋之人总把它视为一件高低贵贱之事。其实很简单——我喜欢你,因为你优秀,因为我眼中的你就是很好,表达真实看法并没什么可耻的。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于它的想象。
哪怕,对方拒绝了你,那又如何?你输了什么?
起码,你见证了自己的勇气,面对对方真实反应的勇气,改变被动局面的勇气。
其实,比起对方对你的回应,更让你解脱与成长的,是你自己的突破。
如果没有勇气,徒有一颗易于受伤的自尊心,它将是你未来最沉重的负担。
希望所有暗恋的孩子都能明白,说出你真实的感受,勇敢接受事实,一切并没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