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效阅读》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观点:看书先看目录,会让大脑形成"固定思维"。
作者渡边康弘认为有时对于读者来说真正重要的内容,和作者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观点,二者未必是一致的,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错位"发生。
如果一开始就看书的目录,作者的观点可能就会先入为主地传达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就无法获得了。
2
这个观点和我的直觉是相反的。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也没有先看目录的习惯,后来看了很多教人如何阅读的书,比如最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都会建议阅读的时候先看目录,这样可以了解一本书的框架结构。
《高效阅读》的作者渡边康弘认为先看目录会让作者的观点传入读者大脑,形成固定思维,反而让读者忘了自己阅读的目的。
对此我是比较怀疑的,特意去翻阅了十几本书的目录,发现大部分书的目录反映的并不是作者的观点,特别是一级目录,只是反映作者的写作内容,包括《高效阅读》这本书。二级目录有可能出现观点。
单单看目录,一般只会了解作者写的是哪些内容,是什么主题,而无法清楚作者的观点。
3
其实渡边康弘的意思是阅读要以读者自己的视角为主,而不是以书本或作者为主,也就是要做书本的主人,不要做书本的奴隶。
他担心的是先看目录会被作者带节奏,被牵着鼻子走。
而我的观点是,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先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从书中获得什么,那么目录就是很重要的参考信息,可以从目录中更直观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反正我认为,读一本书,不先看目录,就像在一座城市里行走却没有地图,想要到达目的地的难度只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