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写了几万字了,便感觉飘了,还弄了两个自媒体,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我到底要写一本什么样的大作来打开文坛的大门,我以后该写什么样的题材,是小说还是一直写杂文,一直写杂文不太实际,显得自己太low,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很烦,不想写故事,也不想搁笔,便一直在写影评和解析新闻热点,就是所谓的杂文。
谈一下我的高中生活吧,我这个人比较叛逆,喜欢静,但是高中自习时教室里的吵闹真的使我难受,我曾一度以为我得了精神虚弱症。我学不进去数理化了,我便开始看闲书,但看闲书可不是这么容易的,班主任要管,我不服,我就被回家反省,若是那时候长点心的话,便把自己的阅读量提高点,但那时没心没肺的,回到家只知道打游戏,口口声声的说要学韩寒,要反叛,做的确是自我堕落的事。
我什么时候知道韩寒的?应该是初三的时候吧,那时我已经读了《牛虻》和《名人传》,对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听说韩寒是青年人的领袖,现在懂得,他是愤青的领袖,高一时候偷偷读韩寒,觉得他挺牛逼的,可以不用读大学,敢去退学,挺有勇气的,但是也只限于此了,那三年我没写作,也没打算写出什么好作品,所以现在我就待在了专科。
我现在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痛苦,即对世界理解的苦恼,网络和书籍是个奇妙的东西,他可以摧毁你的认知,使其一点不存。我前段时间读了几篇文章,便觉得尼采是对的,近日又觉得王尔德所代表的唯美主义是世界的真义,其实都不过是在百度或者某个地方看了几篇小文章罢了,这也可以看出我此刻的无知,我总是喜欢浅尝辄止。
如果把我的前行的路看做是朝圣之路的话,我此刻显然有些急功近利了,我读的书并没有过千,但总觉得自己的修为高于同行者,周围的一切不过是小孩过家家,既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只能躲在图书馆里,看书,写文章,这样也好,用我大一的时间去走韩寒高一的路。
我有个朋友告诉我写作应该出去走走,多一些社会实践,如果一味的以为读多的书就可以把文章写好的话,就会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你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如果自己没有故事,总是在瞎编的话,不出一年,就会把灵感源泉给弄没了,没有自己的经历,无法把情节写的细腻。
如果这个时代实在没有英雄的话,就让我来做吧,我这个人没有别的优点,就有一种超越年龄的理性,这种理性是生活带给我的,也是我唯一的优点,还有是做别人不想做的,我喜欢做一个迟到的人。
韩寒大叔,近几年终于与世界和解了,他所拍出的韩式电影比郭敬明的小时代三部曲质量好很多。
如果韩寒的那面旗子没人要的话,我就捡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