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本书,叫《终身成长》,它是由美国作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著。
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赞誉,著作《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评选为年度好书。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不会害怕和丢脸。
后来,我们懂得了更多,反而怕这怕那,止步不前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转变了思维模式。
这本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让我们找到自己恐惧、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将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长,达成目标。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全书从五个层面分别给我们解读了人的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下面让我们一一解析。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作者认为,人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会让他时刻想证明自己;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培养,所以他们更谦虚好学,勇往直前。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他们:
1. 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极坏,所以难免失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他们对自己现有的水平,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
2. 对成功的看法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凡事都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而且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 对失败的看法不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而且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 对努力的看法不同。前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后者认为天才也需要努力。
5. 脑波不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测试中,发现前者只对反应其能力高低的数值有兴趣,而后者更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 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因为他们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
2. 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
因为他们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他人学习。
四、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1.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这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得到了极大体现)
在体育界,很多人都相信天赋。但是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冠军都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大量和持续不断的异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达到后天的成就。冠军思维永远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他们认为挫折能给人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
他们掌控着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住成功的过程。
2.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1).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只关心个人是否伟大。所以在管理上,他们无心创建更大的团队,固执地认为天才不需要好团队;在地位上,他们想成为企业中唯一重要的人;在表现上,他们急于展示自己的优越,甚至利用下属来证明自己。
(2).领导力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
3. 人际关系:人们相处的思维模式
(1). 爱情关系中的思维模式
恋爱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切都可以培养。他们相信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彼此磨合,共同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两人发生冲突时,多会选择责备。有时他们会责备自己,但大多时候他们会责备对方性格有缺陷。他们觉得这些性格缺陷无法改变,两人之间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2). 社交中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把社交当作一种挑战,他们拥抱挑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害怕冒险。
4. 教育:思维模式和教育
(1). 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只要求孩子达成他们所期望的成就。否则,孩子在他们眼中,好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仅会给孩子设定一个奋斗目标,还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
(2). 老师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营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学习氛围。他们会根据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判定哪个聪明,哪个笨。接着,他们就轻易放弃那些“笨”学生。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他们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他们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
五、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1.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这里有三点,一是掌握称赞的方法,多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二是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把挫折视为学习的好机会;三是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
(1). 接受;
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2). 观察自己的固定性思维出现的原因,努力改进;
(3).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命一个名字,用来提醒自己;当它出现的时候,要学会用成长型思维去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从而得到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但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