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周六,初三的日子第258天。中考倒计时第52天。
早上,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杨对张同学说,波波把你列入考入西中的学生范围。我说:你还是瞄准你的交大附中的目标不要变。
我和杨跑了一小圈步,张同学继续在亭子里面背书。
吃完饭我和杨去菜市场转了一圈,一路上说的话还是张同学学习的事。
回到家,就让张同学开始整理错题本,先从英语开始,计划是把七次月考,还有后面的模考,所有的错题都整理一遍。
我坐在张同学旁边,看着她改错。遇到一些英语单词,我也帮他搜索,帮他理解。我们一起探讨。
在改错题的过程中,暴露出张同学的毛病。平时看起来认真,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卷子上的改错非常的工整,但是她不问其所以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了,老师为什么给她这个答案?她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了改错,而不多加思考。这是纯粹的低效率劳动。我说低效率的勤奋劳动,有时比懒惰更可怕,你这是自欺欺人,真的是表面工作。
遇到一篇英语短文,讲述贫困人家买收音机的故事。尽可能花钱买收音机,还是尽可能攒钱买收音机呢?。张同学在这个问题上和我们争执。
张同学说:尽可能花了所有的钱,买收音机,也对着呢呀。我买东西尽可能的花钱呀!
我和她争执。我说你是富翁吗?你还尽可能的花钱,想着法儿的花钱,你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让别人替你还债就行了,没钱还不攒钱吗?
反张同学认为她用花钱这个单词也对着呢。但是从原文的意思理解用攒钱是更合适的。
后来又督促她改化学和物理试卷,更是将这个问题暴露的非常彻底。有几道题,甚至是书上的原题,原来做过也做错了,也改正了,但是没往脑子里面记,没有多加思考。拿出来,竟然不会!
借此,我就不停的批她,不停的说她。我说:你看,你原来那种勤奋,都是无用功。不会的永远不会。因为你没有去攻克它。会来的,永远会。
对于一些题的答案,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张同学说上课她听了,但是没听懂。
我批她肯定没有认真听讲,张同学说:肯定认真听讲了。我说:你上课一定要全神贯注,你肯定是是听非听的那种感觉。这又不是什么深奥的问题,只要你用心听,肯定能听懂的。
后来我俩又遇到了pos机刷卡,磁产生电流的问题。张同学又翻出笔记。我又说道,你看你笔记记的多工整,笔记上什么都有。你就是不翻看,不加以理解领会。
后来我们又遇到平面成像的问题。张同学又翻出她的笔记来。上面记的工工整整的。但是这次考试她这个题失分数了。我说笔记不是用来看的,笔记是用来复习用的,用来学习的。
经过大半天的努力,还是非常有成效的。我也感觉张同学攻克了好多知识难点,弄懂了一些平时不会的。我说这才是学知识。张同学显得很开心,好像非常享受这个改错题的过程。我们说着笑着,杨也不时过来来,看我们。和我们一起聊着说着。家里的气氛显得很和谐,显得很愉悦。似乎我们找到了张同学通往名校的法宝。通过这个错题的改正,张同学就可以迅速的提高分数,冲到前面去。但这至少给了我们方向,给了我们信心和动力。
晚上我俩硬是把物理试卷也改得差不多了,每一个错题点,我都让她把知识点梳理起来。我说以后考试那天,你去了拿什么呀?拿试卷吗?还是拿课本呀,你就只能拿错题本,通过错题把你的所有知识梳理起来。
晚上张同学一直学习到11点半左右,后来一个人在客厅大声读着英语。
家里的生活终于回归正常轨道了。孩子还是原来可爱的孩子,还是很乖的娃。我们的焦虑也得到很大的缓解。张同学总算找到了一点方法,似乎能看到成效的方法。
今天尽管有些焦虑,但到晚上晚上气氛还是比较融合的。我和杨都开心给张同学说:你现在这样的状态这才是学知识,今天这个效率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