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那位老爷子
(序言:由于与老爷子无过多的交流和生活,一切印象和认识全部来源于家人口中的描述和见过数面的感受,如有不恰当之处,请谅解。)
第一次与老爷子见面是我初中的时候。
在见面前,对老爷子的印象和认识,全部来自于父亲口中的描述。
“他有着愚公一样的精神”,这是我听到的第一个描述。
早年因为逃荒,从河南到了陕西。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那会儿的人们被这些折磨得过不上好日子,可也就是因为这样,才会给予老爷子“愚公”那般的精神吧。具体的事情我并没有听过太多,只大概记得老爷子做过很多事情、想过很多办法去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卖菜、卖水果、摆小摊儿,等等,只要是能赚钱的法子,他都愿意去试。
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我感觉到了,这的确是一个很有韧劲儿的老头子。据说脾气很倔,但是想想,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倔脾气,可能就不会有接下来的这些滋味生活。
那时只看过老爷子的照片,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看上去很是精神。听说老爷子喜欢到处溜达,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只有对生活充满乐观,才会有一颗想去看看世界的心。
后来,我终于见到老爷子本人了。
看起来很憨厚,乐呵呵的,白头发特别少,这是我见到他的第一印象。老爷子听力不是很好,听说从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了,自己听到的和别人说的有出入,因此总是发生些小口角。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很多会让人烦恼的东西不会进入他的世界,从而获得一片宁静,可谓“听不见,心不烦”。这是老天的眷顾。
老爷子很喜欢讲故事,讲他年轻时候发生的事儿。可能是因为口音的问题,有些内容让我听得有些费劲,甚至听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兴致,依然绘声绘色地讲着。看到他想要表达的欲望,我竟然想要继续听下去。他每讲完一段,我会作出回应,虽然很多内容听不清楚。这并不是应付,而是对诉说者的尊重。看到老爷子充满活力,为他感到高兴。
过了好些年,奶奶去世了。这对家里人无非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当然,对老爷子也是。听父亲说,在他们小时候,老爷子和奶奶总是争吵,甚至会动手,老了以后,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僵硬。
那天,老爷子去给奶奶上坟了。
拖着迟缓的身体,清理了坟头的杂草,那是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头儿了。
看着坟,老爷子流泪了。我不知道那会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在感叹:“老婆子,你怎么走得那么早,我还没和你吵够呢”。
感情并不是要你侬我侬,时时刻刻体现出来,而是共进甘苦,吵而吵不散。
曾经,老爷子的倔脾气不允许他感情细腻,但那一刻,哪来的不允许,哪来的倔强,一切的一切都已化作眼泪,湿了眼眶,润了心头。
现在的老爷子已经开始犯糊涂了,记不起来人,记不起来事,也不能再“任性”地到处走走了。耄耋之年,在别人看来可能已经是个不中用的老头子了,但也许现在,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内容不多,没有华丽的语句,更没有浮夸的修饰,但这却是我真实的感受。
此刻,心怀最真切的祝愿,希望老爷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吃好喝好,安享晚年。
九十大寿,生辰快乐。
2019.2.18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