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无色无味又无形,我们每天被它包裹,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当有一天它含量减少,乃至彻底消失时,我们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性。说话,也是如此。文字和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符号,但仔细想想,呱呱坠地的我们,是如何习得如此重要的技能的呢?恐怕多半是,耳濡目染。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基本上就是靠朦胧的感知来把握语言,周围的人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就跟着学成什么样,即便到了受正规教育的阶段,也很少有人苛求你表达的精准度,于是,一切跟着习惯来,跟着感觉走,一切的表达,变得粗浅而模糊。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其他同类建构社会关系(父子,母子,情侣,夫妻,同学,闺蜜,好友,同事,上下级,等等等等)。这时,交流成为第一必要手段。但当我们真正的沟通起来却发现,通往相彼此理解的道路上,荆棘密布,障碍重重。我们不禁感叹: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怎么就没人理解我呢?找个灵魂伴侣就这么难吗?这些困惑,希望在读过此文后,能对你有所启发。
1 说话这件“小事”
首先要带领大家走出的第一个误区就是:说话,并不是一件小事。小时候,或中二期间,没人会在意我们说什么,说的怎么样,是否在意了他人的感受,等等。童言无忌,少不经事,是我们语出伤人的第一道挡箭牌。但是,如果到了二十多岁,长大成人的你,仍是口无遮拦,说话不经大脑,那么等待你的,不仅仅是他人的排挤,更有可能伴随着亲情的淡漠和爱人的疏离。还在标榜什么“刀子嘴豆腐心”“不理解我的人懒得解释”“真正理解我的人不需要解释”这类强盗逻辑吗?Naive.
不管你信或不信,我都要很遗憾地告诉你,无论你自我感觉多么良好,在他人眼中,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尤其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与人间的关系,基本上都是浅社交。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你凭什么要求我透过你撒旦般的言语和宫斗戏般的口气洞察出你那颗24K金的圣母心?
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懂得彼此理解和相互尊重,我们不光要拿这条来要求别人,自己在“快人快语”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且,不光是与他人的交流中,与你的挚友,家人,生命的另一半时,更是应当如此。有人说,跟他们客气什么呢?我是当他们是自己人才那样口无遮拦的。那么请问,你既然真的把他们珍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你连自己都不尊重的话,还怎么奢求别人尊重你?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在公共场合要给足男票女票面子了,那不是因为显得你多么宽宏大量,而仅仅是因为,你在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我,爱他,我,尊重我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叫,自重。
所以,说话,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2 好好说话,是一种能力
无论在生活,工作或爱情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但退一步想,你真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可能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也相信这一点。但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有时候看到一句话会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
你可能会觉得,说话而已,谁都会嘛,哪有那么复杂?但世上看起来最简单的写字或说话,真的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在录用时都要考量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原因。拿看起来最”简单“的人群分类,男女举例。请看下图:
这是我读研期间与同组的partner一起做的一个小课题,研究对象是两性关系。小可不才,原创了这个男女沟通时的模式图。通过此图你就会发现,看似单纯的二元沟通过程中,有太多的影响因素在制约着我们的沟通质量。所以,锤炼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便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这是你能唯一控制的可变因素。
而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一个人能够好好说话,对自己的想法做出充分而清晰的表达,更会让他获益良多。有一位在剑桥攻读教育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你以为我在剑桥读经典,其实我不过是学会说话》 文中写到:
语言能力决定发展潜力。在所有这些人中,有一位作家是我非常敬重的,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我注意到,他在描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得非常准确,很少用代词,很少有歧义。而且,无论你在把写的论文交给他或是和他进行交谈时,他都会对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加要求,这样的学习经历是我之前没有过的,平时即便有人说你写得不清楚,也很难告诉你为什么不清楚,哪里不清楚,怎样才能更清楚。能给出这样的反馈,需要的不只是耐心,更重要的是有足够强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
认真准确地做到自我表达有多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克林肯博格曾就此在《纽约时报》刊文,在文章末尾他说:“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所以,请你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重视说话,准确表达。
3 想获得理解 先拿出诚意
见过不少渣男,动不动以“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她无法理解我”等毫不负责任的理由踢飞女友。他们最缺乏的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前提就是:“想要获得理解,首先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在传播学中,关于人际传播的领域里,经常被讨论的课题就是如何减少信息传播中的信息丢失,减少人与人沟通中的繁杂冗余。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显得简单粗暴,却是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手段:继续沟通,更多,更充分,更深入的沟通。你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你就更应该懂得交换想法,求同存异,拿出加倍的耐心与诚意,去了解你另一半的道理。
如果你比较懒,觉得耽误时间,那我向你推荐下面这个只有不到20分钟的视频。这是台湾著名两性关系研究大师的TED演讲视频,在这次生动有趣的学术演讲中,你会在笑声中理解男女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哪里。看完之后,很多小盆友都表示:“认识到男女大脑构造的区别后,竟然连女生的喋喋不休都觉得可爱了!”
这里再说一个故事。前两天一位读者朋友私信给我,说他很苦恼,自己写的文章明明觉得还不错,可投稿无数次,每天恨不得投七八篇,就是入不了编辑的法眼,经常被拒。我叫他把他觉得还不错的稿子发到我的邮箱,他一口气发了十篇,我点开一看,立即将邮件退回。告诉他,我如果是编辑,也会退你的稿子的。为什么呢?这位自以为很行的“大作家”,连最基本的排版都懒得排,字体有大有小,错字连篇,全文一整段下来,一张图片都舍不得配,还没看三分之一就瞧不下去了。我说:“编辑不是给你打工的,我们都得为读者负责,你连个排版的诚意都没有,凭什么要你的文章上首页?”
坐享其成都是幼稚的美梦,没有任何付出,拿不出任何诚意,单方面的要求别人尊重你,理解你,懂你,不可能。工作如此,爱情,亦然。
4 爱她,就是要把最重要的话,说给她听。
最后,关于表达,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伤人的话要谨慎地说,能不说尽量不说;鼓励的话要经常说,一个字都不要吝惜。爱一个人,无非就是把最重要的真心话,讲给他听。
首先是伤人的话尽量不要说。这不是废话吗?真不是。看过了太多情侣,吵架时为了不让自己得不到自己的认可,坚守住尊严最后的防线,拼命地否定对方的存在价值,宣称别人如何如何,比你好的多的是之类的话。在这里提醒大家,在争吵过程中,你可以歇斯底里,甚至可以满嘴粗口,但万万不可触及的红线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对方存在的价值,这条线一旦被践踏,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你们就真的没有携手终老的必要和可能了。
身边的死党们在选择目标对象时有时会让我做个参考,看看俩人合不合适,这是别人的终身大事,我不敢瞎说什么。但有一条我一直坚持,并且屡试不爽:你首先要考虑一下你们俩分别是什么人格类型的人。这里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卑型,一种是自信型。自卑并非贬义,多多少少每个人都有。但一个自卑型人格占主导的人,往往自尊心很强,你和他相处时需要多考虑一些。如果你们两个都是自信型那不用多说,两个神经大条,幸福去吧。如果你们俩一个自卑型一个自信型,也蛮好,自信的那个无需从你这里获取太多存在感,吵架也可以先低头。但是,如果你们都自尊心很强,很敏感,还想一直走下去,那么在相处时,尤其是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就要多点细心了。而且,男生先天上心里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需要你言语上的慰藉与鼓励,所以女同胞们要稍稍理解哈~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与鼓励的话,要多说,而且一个字都不要吝啬。这里就显现出一些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因为我们传统的表达爱意的习惯是比较含蓄而委婉的,我们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那三个字沉重得不行,十年也不肯说一回。那我推荐你看一篇中国作者写的文章《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 我们这里讲的爱与鼓励的话,并非是空洞高大的海誓山盟,而是细水长流的温馨私语。年轻的我们在爱情中会经历三个认知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我们爱听甜言蜜语,觉得山无棱天地合轰轰烈烈才算爱情。第二个阶段,我们爱过,通过,受过伤,流过泪,觉得自己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便不再在这方面付出分毫,一切以行动为标尺,从此告别诉衷肠。然而都太绝对了,我们终究要走向第三个阶段:在那些平凡又温暖的日子里,我与你并肩前行,无论昨晚是风雪交加还是狂风暴雨,每天早晨醒来,你都会吻着额头,不厌其烦地说着:“我爱你”。
总之,无论是对待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经营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请你保持一份耐性。这不是一场比赛,不存在认真了你就输了。成熟的你终究会发现,好好说话,认真表达,会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毕竟,在这现实的世界里,没有无条件的心有灵犀,能做个表达清楚自己的人,就挺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