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里的大脑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掌心里的大脑。掌心里的大脑这个比喻模型是来自于丹尼尔.西格尔的《由内而外的教养》,这个模型非常形象的展示了我们大脑的不同部分负责的功能,以及大脑是如何撑控我们的生物本能,情绪与理性思维的。我们都听说过,冲动是魔鬼,在人发怒的时候智商几乎是零,了解这个掌心里的大脑后印象会更深刻形象。
1.动物脑
举起我们的一只手,打开手掌心。掌心到手腕这部分代表脑干,脑干是大脑中最为原始的一部分,它控制着心跳和呼吸,所有的信息进入整个大脑区都会先经过脑干,掌管着最重要的与生存相关的技能,不负责思维。比如当你在路边散步时,突然有条大狼狗向你冲过来要咬你,这个时候脑干会不惜一切来想办法保护你的安全,调动全所未的力量,要么逃跑,要么想办法和它战斗。
2.原始脑
我们再把拇指向掌心折过来,这个拇指代表的是一些边缘系统如杏仁核(掌管着恐惧,悲伤,愤怒等主要情绪),海马体(调节情绪记忆)和扣带回(调节注意力)。人的大部分自动反应都是由这部分控制的,比如瞳孔,眼球,肌肉等。这部分边缘系统被称之为原始动物脑。人自动运行的生存智慧,亲善或敌对等一系列基本动物性的反应由边缘系统完成。
3.理智脑
现在我们把其余的四根手指再向掌心折过来,把大拇指盖住,形成一个拳头。整个拳头代表的是我们的大脑皮质,四个手指代表的是额叶,负责理性,逻辑,思考,信息整合等。中间两个指甲盖代表的是我们的前额叶,前额叶也和脑干以及和边缘系统相连,是整个大脑的指挥官。这部分是我们唯一能思考的部位,包括情续管理,人际关系,灵活应对,自我意识等。
当我们处于愤怒,沮丧等情绪下,我们的手指就打开了(露出了原始脑),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用非理性的对抗或者是逃避的方式来应对眼前的情况。所以说人在发怒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出好的决定。
这就是我们很多的家长,总是在双方都是在非理性(打开盖子)的状态下试图纠正孩子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的根本。我们家长总是害怕孩子犯错后会”逃之夭夭“;总是会害怕孩子不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总是害怕孩子会永远成为一个恶魔;
当只有孩子们感觉好,才会做得更好。帮助孩子感觉好,不是指的娇惯,代劳,它指的是让孩子受到鼓舞。有时候只是接纳他们的感受,就能让他们明白,人是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并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强大。
很多孩子的问题只是在适龄段特有的行为,而且还是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往往受到了指责与惩罚。大脑的前额皮质的功能,其中有明辩是非(道德);管理自己的情绪(自律);理性地响应而不是冲动地回应。但是大脑前额皮质发育得比较晚,大概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无法和成年人一样成熟,自律,所以我们才要以身作则,管理好我们自己的情感,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大脑有能力吸收这些。
我们每个人并没有办法一直不打开大脑的盖子,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改进的是:当盖子打开的时候,自己能讯速意识到这一点。随着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我们能很快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会教会孩子如何调节他们的情绪。
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大脑的盖子打开了,那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进行调节,然后寻找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用拥抱建立连接
先建立情感连接然后再改正,是正面管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当孩子感到安全并且可以理性思考的时候,他们才能学习,当他们受到威胁与不安的时候无法进行学习,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情感连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身体的接触,给孩子一个拥抱。鲍勃博士是一个在西雅图的阿德勒心理学家,一个四岁孩子的爸爸,经常为孩子发脾气而苦恼,向博士寻求帮助,博士建议他向孩子请求一个拥抱,这位爸爸问:“这难道不是在奖励他的不好行为吗?” 博士向这个爸爸保证说不会,于是这位爸爸同意去试试。
一个星期之后,爸爸向大家分享了孩子又发脾气时发生的一切。
爸爸:“我需要一个拥抱。”
儿子试图克制住抽泣说:“什么?”
爸爸:“我需要一个拥抱。”
儿子一边抽泣一半难以置信地问:“现在吗?”
爸爸:“现在。”
儿子不情愿地说:“好吧!”然后僵硬地给了爸爸一个拥抱,过了一会儿他在爸爸的怀抱里软化下来。
爸爸说:“谢谢,我需要这个拥抱。”
儿子还在轻微地抽泣,他说:“我也需要。"
通过拥抱建立情感连接,在三岁左右的孩子特别有效,拥抱可以化解很多问题。这个小男孩通过爸爸的拥抱,小男孩能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给予的渴望。鼓励改变大脑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