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畔的风景点越来越靓丽了,尤其是在夜幕落下的时候,华灯初上的时刻,建筑的轮廓被灯带勾勒的一清二楚,静静的流,缓缓的动,是一个动感十足的世界。
再上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凉风习习绿意盎然,是暑伏天难得的一个好天气,巍峨高大的山门,曲折回转的小路,精心雕琢的草坪,活灵活现的雕塑,山乡风格的小池,独具风情的小吃,把个太行山打扮的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远近游人慕名而来,游览的好景致,纳凉的好去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仿古的凉亭,工字型的结构,尖尖的亭顶,曲折回旋,纯木的坐凳,还有兜根而来的古树,和古老的山脉相知相携,浑然一体。倒是碧草如茵的草坪,新颖的运动造型,相互对应的灯火,宽阔的柏油路,都为这个山脉增加了现代元素。
远处的山下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唱戏的声音,悠扬婉转,唱腔清丽,在夏风的鼓动下,飘飘渺渺,越过树枝,穿越草丛,一刻不停的敲击着耳膜,循声而去,下台阶,过树丛,越小溪,前面不远处,有几位穿着曳地长裙的女子,立于栈桥回廊之上,声情并茂的演绎着《断桥》的戏曲场景,令人触景生情,别有一番韵致。
公园的场地上热火朝天:挖树坑的,锄草的,移植树苗的,拉土的,开勾机的,一派辛勤耕作的太行山图画,如此列举,不一而足,幸甚至哉,歌以记之。
眼看天色将暮,驱车启动,前往魏家庄,著名的渠畔夜市,风儿轻轻的吹着,渠水缓缓的流着,美食静静的品着,将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到达魏家庄已然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了,人家的房产经过灯带的勾勒,竟呈现与众不同的风情,异乎于白天的景致。
沿魏家庄红旗渠畔观光大道两旁,农户饭庄星罗棋布,太行风情李园农庄麒麟等农家宛如雨后春笋般欣欣然悄然绽放安家落户。饭时前后,香香甜甜的气息便在红旗渠畔飘渺开来,引得游人味觉大开,禁不住停车驻足,信步走入一家,你都可以品尝到农家风味。假如常来的话,你可以来一次,换一个地方,吃遍百家饭,遍尝农家风味,做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了。
魏家庄观光大道左侧,渠下位置的饭馆,名字叫得与众不同,和数字紧密相连,有一号农家院,二号农家院,还有二妞农家院,朴素慰贴,有着农家的机灵与憨厚,有着山区人的藏拙与显能。就像一个新兴的贵族,华丽中藏着质朴,憨厚中透着狡黠,成熟与不成熟并存,自然与社会属性同在。
院落皆面对大路开放,迎山迎水迎客来,接喜接福接财神,下有地下一层,吃穿住做饭皆赖于此,上有晒坪一层,暮色十分八面来风,其喜洋洋者矣!坐于其上,听万壑涛声,观车流不息,看火树银花,林州城内,星星点灯,质朴自然与人间万象,光怪陆离与山野村趣,相得益彰,互为犄角,自是美不胜收。
渠上的农庄,自是“高人一等”,经铁皮长梯连接,便可跨过红旗渠,踏上农家院,农户皆无师自通自修成才,圆桌子圆凳子,方桌子方椅子,老板娘喜笑颜开,热情的招呼着每一个来客,端茶倒水,嘴里如吃过了蜜一般,语气亲切,“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干脆一屁股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报饭,先要稀饭,山村野味,玉米糁糁抑或是金黄小米,干萝卜干南瓜片干蔓菁放在一起,熬上一两个小时,在一起相互打搅相互浸淫,味道香香甜甜,实为特色美味。红薯面糠,中间夹糖的那种,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城里人外乡人就是专门奔这个而来,把这个当成美食,当成了一种享受。一道菜:平时在家中炒的土豆条这是也被报在其中,经山乡人左里来右里去的稍加烹调,竟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情口味,环境改变心境是也!最妙的是再要上一张葱花小饼,油乎乎胡生生扑簌簌满口生津,“日啖葱花一张饼,不辞长作渠畔人”,乐哉悠哉渠畔人哉!
每棵树都会说话,每颗草都是风景,一切物语皆景语,一切境语皆情语,有心人在农庄紧挨的两棵树上搭上一根铁杆,缀下两条粗细均匀的麻绳,两绳间帮就坐板一块,人坐其上,前后摇荡,“天然秋千”成矣!快哉美哉悠哉乐哉!直引的大人小孩儿争相前来,一荡为快!
日前,红旗渠畔不再仅仅是城市人纳凉的去处、美食的享用地,更是释放心情的理想之所,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只是表面的浮光掠影,而是穿行在肠胃中,走进了思想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