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微信订阅号【行长家】查看更多内容
身边有过不少朋友问过我:
“你又不是做文字和编辑工作的,为啥会写文章?”
或者说的再直接点——你哪来的这些闲功夫和精力,写这么些东西的?
被问的多了,我就想着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自己也梳理一下,回答别人,也是回答给自己。
▼
都说,高考后,能靠个人努力能做成的事就越来越少了。
的确是,但我想过,尤其是结婚有娃以后,有什么事情还能靠自己坚持做到的,倒还真不是锻炼和跑步,而是做观察和记录,熙姐今年8岁,熙+日记和她同岁。
养娃这事,正是从未知,心心念念,陪伴,支持,每天参与其中,时间很快,你拉都拉不住,我尝试过用照片,但发现有太多事是照片所不能记忆和表达出来的。
从2015年尝试着在订阅号写了短短的第一篇,断断续续到今天积累了约135篇,如果以每周一篇的更新速度,这是约3年的工作量。
▼
娃就是面照妖镜
从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们就开始从孩子的外观上找,找哪里像爸爸,哪里像妈妈,但其实娃这张白纸,在将来的生活中,将展现更多像你们的,她内在,性格,优点,缺点......
不得不说,也是从上学开始,要作业,阅读,运动,兴趣等,从熙姐身上看到了更多自己存在的问题,只是做为孩子她还不会隐藏,直接暴露出来而已,家长如果经常着急生气,只是忘了这镜子的对面就是我们自己。
面对照妖镜,发火前,要默念咒语:“这娃是谁生的,是我,这娃像谁,像我,还是像我……”
一遍不行就三遍。
而在之后的记录,不但可以看到孩子在不同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更多可以看到还不成熟的自己。
也许多年后大家一起拿出来看看,带来的会是更多的惊讶和可乐,“哟,我那会还那样啊,我还是挺牛的”
▼
观察中提高认知
在娃的成长中,尤其是家长在儿童成长各阶段上,不会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自己不会去琢磨,更别提什么认知要提高了,娃不都是这么养的。
但用文字的来记录生活,就需要对所见所想有深度的认知,要想自己记录表达的有价值,就需要逼迫自己对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更加不同、更加深刻的思考,这无疑是在逼着自己去体验和观察思考。
就比如:一个孩子为什么没有主动性?
如果一个孩子连摔倒了疼不疼都要由你来决定,她哪里来的主动性?
认知提高,不光是对娃有益处,更多有对自己成长的重新了解,娃在长大,家长也变得更成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战队,协同配合很重要。
▼
倒逼改变与成长
我是个比较宅的人,虽然我不葛优躺,但我也不太会主动外出。所以像家庭的旅行计划,基本都是老婆大人承包了,实在不好意思。
有了观察记录的倒逼,就需要接触,观察,发现,这也是在推着自己走出去,离开现在生活的城市,感觉不同城市文化,人们的生活、工作、饮食、习俗等。
观察记录的灵感需要自己对生活敏感(还在调整中),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一个日常所见,能触发内心一连串反应,把散乱的素材、思绪连接起来,这都是在陪娃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带来改变和收获。
虽然至今自己的记录输出水平还很一般,华丽的词藻也不太使用,但能通过观察与记录,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快乐地成长,值得。
祝 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