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希望人们之间的处理处事原则是以实际出发,想要要求大家都做到很好,以实际情况出发。但是不是的,人们之间要考虑的太多了,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永恒的只有利益。不管某件事应该是怎样的,但是它必须不那样。
在利益导向的社会里,评价人们之间轻重缓急的标准就是价值,相对于各个角度的价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这种方式很好,最后大家都会得到利益,因为大家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利益”。那么其他的东西,比如公平、友情,在利益面前都不是那么重要的。甚至可以在利益导向下边牺牲这些东西。很多事情大家其实都能做的很好。可是大家的眼睛都被蒙蔽了。都只看到了眼前的东西。所以大家也只是在固有的体制里,跟随着体制的方式进行成长。其实它们从一开始就是这个方向,任何背离这种方式行走的人最终都走不远。而那些感受到了这种气息的“年轻人”,该走的都走了,因为看清了而决定走了的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有勇有谋的人。留下的还走不了的人,是无能为力的人。利益导向,千百年在中国可能都没变过。虽然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核心价值观”,但是它也只是一个牌坊一样的东西放在那里,人们没有几个真的这样做,对于这种东西,想想就可以了。
国家需要精神文明建设,这可不是想想就可以的,但是情况是,连想想都不可以。很讽刺不是?社会导向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改变过来的,这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时代是萌芽阶段。我们需要耐心。
很难受。社会中的怨气不外乎是这样聚集的。
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