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小学应该是4年级左右写的文章,关于我的奶奶,我没有写的很煽情,只是客观描述奶奶对于不同孙子孙女的不同待遇。我记得大概意思写的是我奶奶很偏心,因为我们家条件很不好,家里孩子多,我爸爸也没什么本事,所以她对我家的几个孩子也不好,在我家很随意地指挥我们做这做那。但是反观她在我叔叔家,他家条件比较好,在外面做生意,对于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奶奶却十分疼爱,在他家也很拘谨,我写了一句好像是在他家奶奶连去沙发上坐着都不太敢。小学原话写的应该比这个更加厉害,后来语文老师把我单独叫过去批评了一顿,他说我这样的想法不对。
我现在回想起应该就是小时候的我觉得被区别对待了,对于大人产生了一定的憎恶感。我这么写就是我内心的想法。老师觉得我这样的想法属于心理不健康,又开导了一下让我重新写一篇文章。
我忘了文章的后续,只是现在想起来这件事会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对周边人和事情的感知是直接的,有些小孩心理偏激有可能就是她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她知道有人对她好也知道有人不喜欢她,她会在心理比较和衡量。也会慢慢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容易陷入误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对于孩子,特别是12岁以前,还是要给足充分的爱,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健康地长大。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因素是不可缺失的,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家长有责任心,才能给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简易每位父母都学习如何做合格的家长,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