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少无知的年华,我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毫无顾忌地寻找和尝试,失败和挫折丝毫不能阻碍我们的步伐,未知与危险也不能妨碍我们半分。等到长大了一点,我们获得了一点成长,明白了有些事情会让我们受伤甚至付出代价,于是我们试图收敛一些旧的习惯中和新的价值观不相符合的部分。等到再长大了一点,我们的思想趋于成熟,我们想到了有的行为虽然不对自己产生明显的不利,但会干扰甚至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于是我们进一步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试图成就一个更新的自我。然后我们进一步成熟,懂得了使用自己的经验来避免他人的错误,开始使用管理的力量去阻止别的人走进我们曾落入的陷阱。
虽然每一次成长都是飞跃,但是每一次成长都不那么容易。当我们试图调整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就会面临意志力的一种困境:《自控力》一书中曾提到,人的意志力就像是肌肉一样,具有自己的极限,也可以通过练习来得到提升。当我们真正使用意志力来抑制自己的某种行为时(例如吸烟和酗酒),我们相当于是自己在和自己较劲,用自己心中的道德来对抗自己心中的魔鬼。困境之一就在于,当我们通过补充食物和修整恢复了能量之后,道德与恶念的力量同时得到恢复,难以通过一种方法只增长正气而不助长恶念。
电视剧《天道》中曾提到,修者以律制心,觉者以心生律。要达到这以心生律的境界,修行是不可省略之过程。然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立马就面临第二种困境。困境之二就在于,在过去,即幼年时曾驱动自己寻找快乐的这种心理需求将重新出现,然而,在新的道德戒律下,同样的取乐方式已不再被支持了,那么这些需求又应该往何处安放?佛法中常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困苦和挣扎都是源于需求的存在,倘若舍弃了这样的需求,自然就无所苦恼了。如果这无所欲求之境界也能够实现,那么困境二就得以解决了。然而,困境之二一旦解决,困境之三立马出现。这困境之三就是社会与人的交互,当个人真正清空了自己内心的杂念之后,身心的纯净通透的程度都得以提升,像出水芙蓉,在社会和群体之中变得显眼。这样的效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个人的境界已经超越了社会的一般水平,此时,周围的人会倾向于旁敲侧击,寻找麻烦,将别处的污浊传递到此人身上,似乎伸出一只手,将刚刚离开沼泽的人又往回拖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绝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某一群人的过错,而是万物的一般规律。设想有一潭湖水,湖水中每一片水域都有自己的“意识”,其中某一水域由于天赋和能力都大于别的区域,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清澈与纯净,此时此刻,周围水域中的污染毫无疑问就扩散至这片澄澈的水域。孤芳自赏,不染淤泥除非腾空而起,否则难以实现。
意志力得到升华之后,就有了管理和限制能力,即对于自己所懂得的,别人正在涉足的危险的警觉与制止能力。通过对别人的行为的管理避免他们潜在的损失,然而,管理的困境也是十分多的。
困境之一就是信任困境,如果管理者的指令和要求在实践检验之后不比下属自己的想法更优,那么管理者将迅速失去下属的信任;如果管理者的指令所成功避免的是下属无法意识到的危险,那么下属也不会在完成指令后有所感激。只有在管理者证明出自己的实力远远大于下属,而得到下属的完全信任之后,才能够解决这种困境,然而,立马又有新的困境出现,即依赖性的困境,下属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不比领导,自己的想法也总是被否定之后,就干脆放弃了独立的思考了,久而久之,就对领导产生依赖,即便领导出错,下属也放弃反驳,这样一方面增加管理者的压力,一方面,下属自己也无法独当一面,成为了没有思想的领导的肢体延伸,与机器人无异。如果要破解这种困境,就需要领导对下属进行培养监督,让下属掌握了领导所要求的技能之后,再让他独立行动。但是这样的话,立马又会遇到另一个困境,即情绪的困境。
在潜意识之中,人都是不愿受到约束和限制的,在小孩听从家长,下属服从领导的过程中,服从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不满。如果对于一个没有独立价值观的人,比如一个小孩,那么对他的管教和培养不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有着独立价值观的成人,问题将不可避免,由于其自我价值观和领导存在不同,领导在指导其工作乃至一步一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当下属坚持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更好的结果时,领导会产生不满;当下属忍气吞声服从领导而不能完成目标时,领导将训斥下属,指责其无能;当下属服从指令而完成目标时,领导将视其成果为自己的功劳,“都是我教育得好”,下属产生不满,进而积累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领导者若从指挥和管理中获得乐趣,还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领导者将逐渐获得自满,下属将越发产生受奴役之感,却又无法反抗,久而久之,由于下属把事物都完成,领导者逐渐失去创造力和独立性,变得刚愎自用和唯我独尊。等到某一临界点,领导者不再有创造力,从一个创造价值的人,变成了消耗价值的人,崩溃难以避免,下属积累的情绪爆发,领导者的形象和地位瞬间崩塌,然后失去一切。
在紧急的场合,例如危险的工程场地,军队警察的任务地点,领导的威严和气势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下属很可能会因为他的无知和好奇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造成危险甚至伤亡。然而,只要是领导力的实施,都难免产生上述的种种副作用,产生心理负担(伤感情)。因此,在我看来,“管理”实在是一种权宜之计,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和理性的说明的效果都优于管理和指挥。对于无知的下属,拥有犯错的空间对其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件好事,吃一堑长一智,不吃堑难以长智。此外,尽管是更加正确和强大的价值观,对于弱小的价值观的干涉,甚至强力地打破和重组,都会对心理造成损伤和痛苦甚至抑郁。
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是对其当前的社会处境以及心理情感状态的最佳解决方案,外界的破坏之后,其被迫重塑的价值观很可能又不能解决他之前的困境了。因此管理和指挥,实在坏处多多。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只有分身二用,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面具才能够适应,然而这样又很可能出现两边都圆不了场的情况。
回到之前的那个比喻,虽然有意识有天赋的水在自清之后又被别的污染侵扰,但是它的努力使得总体的清洁程度提高了一分。如果它能够不停地自清,或者发动别的水也自清,那么到最后,湖水将真正变得澄澈,那时所有的水域都将不必再担忧受到侵扰。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技巧与能力,如何获得这样的技巧与能力,就是所有的学习和修炼的主题。
只要恶意和问题还没有完全在社会中消失,无欲无求就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