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熊。
一只外表笨拙,内心腹黑又贱又萌的网红熊,它的形象风靡了全世界,为它的家乡熊本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拟人化」的力量,人们天生就会对具有人的特征的事物产生好感,如果经过精心设计,它的力量可以变得非常强大。
这篇文章就来讲一下,如何利用「拟人化」来营造影响力。
实际上,「拟人化」的技巧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应用。
比如我们去看科技展,人形机器人总是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
游戏里,设计师总是会给萌新玩家安排一个「引导NPC」,帮助他完成熟悉游戏的过程;
再有,腾讯的企鹅,阿里的猫,京东的狗,早年瑞星的小狮子,Excel的曲别针助手……
我至今还能回想起,瑞星的小狮子打呼噜的画面,它让我深深记住了瑞星的品牌,哪怕在多少年后,瑞星的市场早已萎缩,几不常见。
人们总是倾向于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或者痕迹。同时,人们往往会对具有人的特征的事物产生好感。
这种机制古已有之。
古代人为了解释自然现象,提出了「自然神」的概念,天地生化,风雨雷电,莫不是神。不管是中国神话,日本神话,印度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都不约而同地用「神」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并且想象「神」具有人的性格和偏好。
我们还相信,人是万物的灵长,妖灵精怪要呈现,总是要先修炼出人形。就算一开始是个奇形怪状,不可名状,也要化为人形,比如哪吒出生是个大肉球,劈开后就出来一个可爱的娃娃,再比如孙悟空横空出世石破天惊,再比如葫芦娃从葫芦里蹦出来……
而神仙们的宠物下界作怪,也要化作人形,鲜少有直接本相的。
「化为人形」这个设定被广泛用在游戏设计中,动漫作品中,比如神兵化灵,美食化灵,茶化灵,书化灵……
即便在现代,这种心理也没有改变。
我们看科幻电影,外星人总是长得跟人类挺像,而且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或者英语,或者日本话)。
有些人存在「高达」情节,坚信机器人要有「人」的形象,坚信这样的机器人战斗力更高。
不仅如此,我们还偏好跨种族恋爱的剧情,比如《白蛇传》,为什么我们相信故事,是因为我们相信,妖灵精怪们,也可以有「人心」。
最近上映的电影《水形物语》,不也是这样的故事吗?
一天,实验室里拉响了高度戒备的警报,一个神秘的装满了水的罐子被送了进来,艾丽莎震惊的发现,罐子里关着一个半人半鱼的怪异生物。在理查德的带领下,科学家团队想要在这怪物身上提炼出能够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质,可是在艾丽莎眼中,它不过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孤独的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艾尔莎和怪物之间竟然产生了感情。
那么,这种机制,该如何运用呢?
先说一下定义。
拟人化:赋予对象人性和人情味。不局限于原本不具有人性的东西具有人性,也可以是原本就是人的对象更具有人性。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投其所好,制造理想形象」。
比如小葵花妈妈课堂的广告,通过塑造「小葵花」的专家形象,使妈妈们更愿意相信广告的描述;
课堂上,有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会喜欢用拟人的手法来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让学生们记住知识;
现代王室总是乐于塑造亲民的形象;
公众号取名,「飞鱼船长」「凯叔讲故事」,一下子就拉近了跟读者的距离。
游戏设计,典型如《恋与制作人》里的纸片人,《旅行青蛙》里的小青蛙。
就连漫画家,在「作者的话」部分,也总是喜欢塑造一个形象来跟读者聊天。
再比如说,日常聊天中,视频聊天比语音聊天优越,语音聊天比打字聊天优越,即便是打字聊天,也要配上表情包,颜文字,再不济也要加上标点,来传达态度和情感。比如加上一个「」就比不加要温婉许多
还有些聪明的人会刻意制造反差,来产生惊奇愉悦的感觉。
比如有些媒体,会写开自家老板玩笑的文章,这打破了用户的认知(比如觉得媒体号应该是严肃的,官样文章的),用户觉得有趣,就更愿意转发。
人就是这样,太过完美的东西会觉得虚假,太过正义的话听起来会觉得虚伪,冷冰冰的公主,不如邻家小妹来得容易亲近,可公主一旦露出傲娇的一面,会让人觉得「原来这家伙也会软弱」,从而心生一种亲近之感。
之前看到一本书里提到过,很长一段时间,中世纪的画家绘制圣母像,总是塑造成圣洁冰冷的模样,让人敬而远之。直到拉斐尔(好像是)第一次将圣母玛利亚绘制成慈母形象,颠覆了传统,也引入了新的潮流。
这里要强调一下「拟人化本质上赋予人味,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原本就是人的对象更具有人性,更容易受欢迎」。
比如明星的人设。
熊本熊火了,但实际上,这种造星造网红的手法,最早还是在培养人类明星上,经纪公司要推出某款明星之前,总是要先想好一个人设,重点围绕这个人设去营销他,明星成名之后,也要继续卖人设来维持流量,一旦人设崩了就会面临过气的风险。常见的款式有「好男人」「禁欲系」「硬汉」「小鲜肉」「清纯少女」「仙」……
不过现在用在了虚拟形象上,有额外的好处体现出来了,虚拟形象不容易犯错(比如出轨啥的),更容易掌控。
类似的还有初音未来,虚拟歌手。
很好奇,如果给虚拟形象插上 AI 的翅膀,将会是什么样子?
话说回来,「理想人格」不是只有「偶像」一种用法,它还可以是人的某种寄托,一种映射。比如「英雄」人格。比如罗永浩打假斗士,西门子冰箱事件。比如网文写作,经常会有人请求作者在小说里给他安排个角色。
总结一下,通过赋予对象人性和人情味,可以影响人的态度,获得他人的好感。
而可行的做法是,投其所好,制造典型形象。
这里可以利用属于人的特征来实现拟人化。
何以称为人?
人有语音,有情感,有名字,直立行走……
拟人化也是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
- 语言和语言风格:淘宝店的「亲」,女仆店的「主人称谓」,产品文案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
- 服装:人们会给宠物穿上人的衣服,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
- 名字:同样是机器人,「八荒」听起来更像是战斗型机器人,「妹妹」听起来更像是家政型机器人
- 情感:用乌鸦吐哺的故事劝人尽孝
- 头像:个人照跟风景照去添加陌生人,前者更容易获得通过
- ……
以上。
请大家在阅读之后,试着想一想,「拟人化」在各行各业中,有没有更多的应用吧,欢迎与我探讨~
本文也是在跟朋友聊天脑暴之后诞生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