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看到下巴上似乎有些白色小点点,定睛一看,原来竟然是刚冒出的白色胡茬子。我竟然胡子都白了,可见已经正式步入“老年”了。岁月从来不饶人,不服老不行呀。不过,从心态上来说,我还有些倔强的成分,不肯轻易谈放弃。
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老去,是从放弃对自我的追求开始的。梁启超先生论述老年与少年之区别,洋洋洒洒,列举了种种现象:“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总的来说,梁启超先生极力褒扬少年而贬低老年,主要是为了驳斥那些嘲笑满清王朝“老大帝国”的人。其实,老年与少年各有特点,原本没有什么谁高谁低的标准,因为每个老年都曾经年轻过,而每个少年也无法避免地逐步走向衰老,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拒。只是,毫无疑问,与少年相比,老年人的确更容易保守、苟且、因循守旧,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这是老年人身上的自带标签,赖也赖不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哪些年龄虽然较大的一些人,由于自觉心态上仍然年轻,不具有老年特征,所以才会“不服老”。
比如褚时健,出狱时已经70多岁,从头开始创业,“褚橙”风靡大江南北并且张罗上市;比如陈佩斯,沉寂多年之后,一晃眼已经67岁,在同龄人早就放缓脚步时,他依旧在喜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且认为自己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比如任正非,面对当代“老大”帝国——老美最无耻、最疯狂的打压,承受着巨大压力,77岁高龄仍旧为振兴民族科技企业而努力拼搏。这些人虽然从年纪上来说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在心态上,仍然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
只要坚持活出自我,不放弃对自我的追求,那就不能算老。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出自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填满每一个苍白无聊的日子。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有声有色,这一辈子才不算白活。
人生须尽欢,诗酒趁年华。活出自我,什么时候都不晚。
人生只有一次,我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一道光,活成最美的神话,活成夜空中最亮的星。总之,我要活出我自己,这才是来到这世间应该活成的样子。
追求自我,什么时候都不晚。
就算年华老去,但是心态永远不老,而且至死也不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