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上大学那会儿,听过一个关于“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话题的讲座。记得很清楚,做讲座的老师一直在打鸡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愤怒之情:现在的大学生太不努力。以至于抨击的太过强烈,讲座中途好些学生听不下去了就从后门离开了。先不说这场讲座本身,这场讲座之后,引发了我的思考:读大学,我们究竟在读什么。
遗憾的是,当初并没有经历很多事,也没有读很多书,自己就一个人瞎琢磨,想来想去,脑子中冒出一个想法:读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应该还要有见识!那怎么才能长见识呢,我决定开始泡图书馆。
从这个想法萌生后,我彻底对读书着了魔,每天除了上课,下课时间和周末哪也不去,带一个面包和水杯,从早晨图书馆开门坐在那里看书直到晚上快熄灯了回宿舍。在每一本书中沉浸的感觉很美妙,看完有很多体会不知道该怎么分享给别人,就想,肯定是自己看的不够多,不够深入,然后继续坚持看。
就这样差不多看了一个学期,突然有一天下午,我和朋友聊天,又正好聊到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读大学,是为了让自己变优秀,优秀了才会有更多选择,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现在想起来,觉得好像浓浓的鸡汤啊。但这真的是我当时的感触,在这之后,我把很多时间投入在学习上,不仅是学校的专业课程,我在校外报班,学习职场礼仪,听情商课程,参与团队活动,锻炼了胆量和,大大提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建立起了内心的自信心,同时依旧坚持读书。
一转眼到了大三,我决定出国。开始复习雅思,那段时间每天泡图书馆,和英语打交道。要说一切都很轻松吗,根本不是,很痛苦,背单词,一遍遍修改作文,三小时才能做一篇听写,实话说,也有焦虑,想什么时候才能考出我想要的分数。
每天早晨起床在阳台背英语的时候,舍友们还在睡觉,我多想和她们一样啊。但是,想想自己的未来,和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我咬牙坚持。差不多半年后,经历了几次失利后,终于考出了满意的分数。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所有你付出的一切,都将在未来的一天给你回报。
但同样,我并不鼓励每个人都要努力。每个人生长环境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别人。努力与否,看自己是否需要,如果你天资聪明,也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你大可去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是每天晒晒太阳,喝喝茶,也是一种活法。没什么不对。
对于大学时光,于我而言,是我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没有生活的压力,拿着父母每月固定打来的生活费,学校课程也并不紧张,寒窗苦读十几年后,也终于体验到了自由。可以说,大学时光是我回忆里一段珍贵的光阴。而也正是因为这段时光,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在四年之后,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这四年中,有选择持续奋斗的学生,他们四年如一日的刻苦修炼(别排斥学霸,学霸并不是书呆子),有把四年时光都用来提升专业知识的同学,有从大一第一学期来了就明确目的要考研持续在做准备的同学,更有活跃在校园内组织各种活动,校园外不断积累职场经验,参与各种实习的同学,也有大学四年中坚定的自己的理想,考托福考雅思全力备考出国的同学。这些同学我都见过。同样的,我也见过每天不去上课,窝在宿舍床上一集一集看韩剧的,也见过每天出去嗨歌半夜才爬回宿舍睡觉的,也见过被所谓男女朋友带着出去玩耍几天看不到人的......
但不论怎样,我总觉得,大学四年,是我们生命长河中的一段,应该不负岁月,把它过好。至于你想从这段岁月中得到什么,那真的是因人而异,没有对错来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成为未来路上更好的自己,还是变成一段日后遗憾后悔的经历,全在于你如何度过,如何选择。
最后,作为一个已经毕业三年的人,想告诉正在享受大学时光的你,抓紧岁月,时光一去不复返。不论你未来方向在哪,过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走好脚下每一步。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