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好好读书》(作者成甲)读后所悟第二篇。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讨论读了很多书不一定有回报的原因,以及怎么努力才能有回报。
1,为什么会陷入“低水平勤奋陷阱”
读书的方法太原始--摘抄,记笔记,并且一直重复这原始方法。因为这方法不符合大脑的记忆路径。
所以,如果你很努力的读书而觉得没什么收获,想想是不是也是在采用这种方法读书。
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然后构建为知识网络。这方便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将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进行深度联系,是最有效的学习。
2,那怎么联系这些临界知识?
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两种心态:①绿灯思维,警惕习惯性防卫和基本归因偏差;区分“我”和“我的行为/观点”
②“以慢为快”,做到结硬寨,打呆仗。学习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而不是追求速度和数量。并且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80%精力用于加深临界知识的理解。
3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通过以上3种方法不断验证,优化旧假设,形成新假设。
反思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提升反思能力大概有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方法有:按分类写下反思内容,选择自己合适的日记形式,从更长的时间看待写日记的收益。
以教为学
刻意练习,想更深入了解可以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
核心: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谓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通俗讲,受训者接受的练习方法必须是经过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要清楚的知道底层的原理,即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通过3个步骤提升:相关联的临界知识逐个吃透;将吃透的相关联临界知识综合起来加深理解,形成知识能力单元;把各个知识能力单元构建为解决问题的框架。
这好比,练习写作文前,我们会先学造句,再练习写小短文,最后再写作文。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3,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与付费购买
记录:如实记录,客观记录事实,写下当时的感受,情绪,解决问题的思路。
回顾,连接过去与未来,通过回顾过去的记录,从更长时间纬度挖掘底层规律及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
付费购买,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高质量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坚持长期的记录反思笔记是提升认知水平,优化思维框架的高效途径。